大家凑过去,只见刚发出的动态下,有零星的点赞和几条留言。有的人表示深受触动,想询问如何捐款;也有人表达对包工头逃逸一事的愤怒,希望能依法惩处。虽然数量还不多,但已让众人看到了希望。王姐更是喜极而泣:“终于,真的有人愿意帮我们。”
周烨也露出笑容:“这只是开始,想让更多人看到,还要靠大家继续努力。等有了一定热度,再联系媒体或者短视频平台,也许能形成一个传播浪潮。”
接下来的几天里,公益站没那么喧闹,但却始终忙碌。志愿者们忙着接电话、回复网友私信,登记捐赠信息;工人们则有了暂时的收入,虽然不多,但至少能够缓解燃眉之急。面对新工地的艰辛,他们也在努力适应;有些人还愿意在下班后抽空来公益站帮帮忙,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如今的相互配合,这转变让王姐多了几分信心。
与此同时,视频的转发量逐日上升,甚至有自媒体博主联系周烨,想要采访拍摄背后的故事。一些法律工作者也关注到这个案例,提出愿意提供义务咨询。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奇迹,但初步的社会关注,已经为务工者们创造了一丝曙光。
“这就是星火相助吧,”陆尘看着逐渐浮现的好转局面,感慨道,“再小的火苗,只要有人不断点燃、接力,就可能形成燎原之势。”
沈柔也点头:“其实我一直觉得,我们公益站的力量有限,但只要坚持,总能唤起更多人的良知。”
周烨抓住空档,带着相机又跑去拍摄几组工人们在新工地的生活场景:他们一边接受律师指导、签署委托状,一边在工地加班加点干活,为的是多赚点钱补贴家里,也有人晚上回到出租房后,还会翻看王姐提供的菜谱,尝试做顿像样的饭。虽然生活依旧艰辛,但比起先前绝望的氛围,现如今多了几分坚韧与盼望。
某个傍晚,陆尘在公益站收拾资料时,电话突然响起。接通后,传来一个意外的声音:“陆尘,是我,小雅。”
他心中一震,瞬间想起了吉隆坡的文化交流中心,想起那个在“花开室”里忙碌又温柔的女孩:“小雅?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
“导师,立阳联系我,说你可能在云端城遇到了一些挑战。”电话那头,小雅的声音带着关切与兴奋,“我们这边都很想你,花开室搞得不错,来的人越来越多,都问你什么时候回去。”
陆尘闻言,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一方面为交流中心的成长欣慰,另一方面也感到对吉隆坡那片土地的怀念。他简单向小雅描述了在云端城的所见所闻,包括星月镇与云端城的差别,以及目前的状况。小雅听后感慨万千:“听上去,你依旧在帮助很多人啊。这让我想起了当初你在交流中心的模样。”
“或许,这就是我一直想做的事。”陆尘语调放缓,“等这边的事告一段落,我会再回去一趟吧。”
小雅欢呼一声:“那可说定了。我和中心的大家都等着你。不过,这边也能支持你们点什么吗?我们可以发起联合捐助或者活动嘛,虽然力量有限,但也许能帮到一些务工者。”
陆尘心里一动,意识到原来吉隆坡那边的网络与资源也能形成助力。他笑道:“好啊,我把目前的筹款渠道发你,你们若能帮忙做联动,那是再好不过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需要他们伸出手。”
挂断电话后,他看着公益站里熠熠生辉的灯光,深感世间的善意或许并不匮乏,只是需要有人去唤醒、去链接。一盏小小的灯,或许就能给远方孤立无援的人带来生存的希望。想到这儿,他迫不及待将讯息发给小雅,并说明他们在云端城的现状,希望两边合力能够加速进程。
是夜,陆尘再次拿出笔记本,写道:
“风仍在呼啸,但人心之光也在不断汇聚。工地纠纷虽未彻底解决,却不再只停留在无人关注的角落。越来越多的善意与资源正在汇入此地,像无数条涓细的溪流,最终汇成江海。如果说在吉隆坡时,我找到了让自己平静并继续前行的理由,那么如今在云端城,我看见的不仅是拼搏与痛苦,更是人们相互扶持、互相照亮的底色。或许,我们无力一次性改变所有不公,但只要星火相传,总有一天会照亮这片高楼阴影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