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行至一处高山,山势绵延,植被茂密,皇上问此山何名。
沈又希打马一圈后回来,“皇上,这是封龙山。前面有界碑。”
“嗯!你们可知晓咱们到了哪里?”乾隆一听山名,下令驻扎。
“皇上,是不是大禹治水时封蛟龙的地方啊?”童钰问。
“正是!这山有灵气,是佛家、道家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这山上,有兴龙寺、宝泉寺、双龙寺。也有很多书院,比如封龙书院、中溪书院、西溪书院。但是,最有名的,还是山脚下的封龙书院。”乾隆说。
一听封龙书院,几个人顿时生出无限敬意。
这封龙书院,是北方最早的书院,考证记述,李昉游学于封龙书院的时间在五代后唐乾泰年末(936)。后周年间(951—960),李昉曾一度辞官重返故里,在封龙书院收徒讲学。抛开李昉游学于封龙书院时间不说,单从李昉重返封龙书院讲学时间算,也比咸平五年(1002)的白鹿洞书院早四十余年,比应天府书院早五十年之久。唐郭震游学封龙书院之后考取进士的咸亨年间(670—674)比丽正书院的创办(718)早四十余年,比义门书院(890)早216年之久。在此传道授业者均为学者大家。汉代李躬,唐代郭震、姚敬栖,北魏魏质,宋代李昉、张蟠叟、张着,元代李冶、元好问都曾在此讲过学。这些人在当代都是名震四野的大家,四方负笈来学者如云,听这些大师授课是如坐春风。
更重要是,李冶在此讲学期间完成了《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两部数学着作,为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天下学子,都以能到封龙书院瞻仰求学而倍感荣幸。
清朝重视文化,朝廷每年还会拿出许多银子资助书院,各书院院长都经过严选并报朝廷应允,并择优等生入书院读书,严订课程,严格考核,除了省,还鼓励州府办书院,一时之间书院蓬勃发展。
乾隆曾经听爷爷讲过这个书院的故事。说元世祖忽必烈曾多次邀请封龙书院的李冶讲课,讲治国之道,并深受汉文化息战、戒杀、尊生、敬天、爱民等思想影响。须知,一个只知杀戮的“蛮人”,是不会成为汉人心中的天子的。所以到了忽必烈这一代,成为了汉文化的保护者。
忽必烈与张德辉关于孔子的一段对话特别有名。忽必烈问:“孔子去世已久,如今他所说的性在哪里?”张德辉答:“圣人与天地共始终,无处不在。殿下能行圣人之道,孔子的性也就在这里。”
乾隆深受影响。“一个只知杀戮的‘蛮人’,是不会成为汉人心中的天子的!”这句话一直刻在他的心里。他,要做一个汉人拥戴的天子。
“稍事休整。明日去书院。”乾隆吩咐马尔佳。这一路上,他们都是普通打扮,并未曾惊动老百姓。书院自是不知道皇上到此。给书院一些时间,以免唐突。
封龙书院现任院长叫徐如麒。得了口谕,一大早就在书院门口候着了。
因为说了不要惊动任何人,所以,除了院长徐如麒,没有人知道来人是当朝天子。
书院很大,前后有三进院落。一进为讲堂,二进为藏书楼,三进为休憩之所。
在徐如麒的带领下,一行人进得书院大门。
童钰一入此门,莫名有一种熟悉感。一步一步往前,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徐如麒一边走,一边介绍。
乾隆在李冶的雕像前停了很久。这位卓越的数学天才,撰写的两部数学着作启迪了多少人啊!
“这位大师的着作,你们都读过吧?”皇上问。
几位点头。
“拜拜吧!这可是咱们的师祖!”
进了讲堂,乾隆示意徐如麒不要打扰正在听讲的学子。
一行人只是静静地站在门口,听老师讲课。讲的正是当今天子打了胜仗,减免天下赋税的事情。并预言,当今圣上将开创一个全新的盛世。到底是封龙学院,这天下消息隔着山水也能传过来。
皇上听完一笑,示意去往下一处,藏书楼。
经过这么些年代的积累,藏书楼里,卷帙浩繁,用“汗牛充栋”一点儿不夸张。
当皇上问,这里有没有比较早的《金刚经》时,童钰脱口而出:“有。张即之的楷书体。”说完他自己也愣住了。他第一次来封龙书院。难道是哪本书里读到过?
徐如麒看了看童钰,觉得面熟,以为是书院学生,点头说:“是的。皇上随我来。”
上了二楼,童钰脑袋里忽然就浮出了一个画面:金刚经在第五排架子第三层第一本。
果然,他们在第五排架子第三层找到了张即之的楷书体金刚经。
这次他知道,这不是来自书本,似乎是来自他的头脑深处。
他试着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扫灰的鸡毛掸放在哪里?
一个画面自动浮出来:门背后,整齐地挂着五根鸡毛掸。
他也不奇怪自己为什么知道答案。毕竟,看过花粉姑娘驭蜂后,对一切超出认知的事情,他都不再奇怪。倒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甚至期待还会有什么不可思议发生在自己身上。
封龙书院有两口井,一口叫蒙泉,供书院生活用水。一口叫墨池,供书生们洗笔。在墨池旁边,童钰脑子里浮现的是自己在这里洗笔的画面。
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曾经在这个书院里读过书!似乎是前世记忆被唤醒了。而且,他的老师居然就是李冶、元好问!
一瞬间,大脑处于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