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并汉 > 第92章 也没啥大不了的

第92章 也没啥大不了的

于是丁原任命吕布为主簿,张杨为州部武猛从事。

然后带上自己的那一票人马。

放下刺史之尊严,先到平城。

拜访先锋义从幕后的操控者。

董先见丁原来访,自然欢迎。

自从当年繁畤一见。

这丁原便是董先通讯录中的一员。

这逢年过节的,都有通信。

更不用说如今,登门造访。

平城县寺。

丁原和董先品茶商谈。

“董小郎君已今非昔比,牧民一县!”

“使君见笑了。”

的确,场面有些尴尬。

当年丁原是千石司马。

而且还是别部司马。

但如今却只是六百石刺史。

只不过度辽将军裴晔说过。

他这六百石刺史只是暂时。

从军转政。

一下子太高,说不过去。

况且,军政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让丁原利用刺史任上,好好学习。

况且,这也是一个机会。

这并州属边境。

刺史多由有军务背景的人来担任。

虽只是六百石,但却有实权。

若不是张懿被杀,他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转任。

当年董卓也是如此。

从戊己校尉转为刺史。

如今自己从武猛都尉转为刺史。

应该也属常见。

而董先当年是白身。

这些年下来,先为郎中,然后守灵丘长。

结果刘宽最后一把,把他推到千石县令。

虽然这里面有董先立功的成份在内。

但不能不说,董先都抓住了给予的时机。

比如特设一乡。

竟然有人为他的年少辩论。

再比如上太学时,这刘宏好不容易去一次。

偏偏这董先能先让牡丹冬季开花,吸引天子注意。

这才为升县令打通关卡。

还有历任官吏,只有董先,宦者不反对,儒者也不反对。

几乎是一路绿灯。

所以丁原不敢轻视。

再加上这些年董先对丁原礼敬有加。

这丁原又有求于董先。

甚至用刺史之尊,来拜会县令。

这用心董先岂能不知。

“使君有话尽管直说,先一个人,无不遵行之。”

丁原见状,也不客气。

“董小郎君手握并州四郡先锋义从,望能为我所用,驱逐叛军。恢复并州秩序。”

说实话,当初五郡要求先锋义从入驻,本来是用来对抗鲜卑的。

并不涉及州内事务。

所以无论是公綦稠率乌桓营讨伐张纯张举,还是这次休屠各胡反叛。

先锋义从都按兵不动。

战事一起,必有伤亡。

这伤亡抚恤,可是董先自己内部消化。

不在边郡驻守的军费内。

简单说就是,这是在业务之外。

要做可以,要加钱!

但如今提出的人是丁原。

这让董先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拒绝。

“使君,先锋义从大多都是响应侠论北上的游侠义士,对外守国护边,是他们的想法。”

“但如果要对内用兵,我怕他们会有异心。到时无法凝聚军心,就未必能胜!”

“况且,使君若无钱粮保障,到时只是凭添伤亡!”

董先讲的是事实。

若是只涉及董先一人。

董先可以遵照执行。

但丁原的要求,涉及的不止董先一人。

董先不能替人答应。

丁原听了董先的话,想想也是。

于是他退而求其次。

“我欲请董家小郎君兼任并州刺史部别驾从事一职,替我行部,为我安抚并州诸郡。”

“另兼雁门郡国从事,为我察举督促郡国。”

既然你的义从兵力不给我,那我就让你当别驾。

让你替我去做。

我给你相应的权力。

以千石平城令,兼雁门郡从事,别驾从事。

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

别驾从事,行部奉引,总录众事。

刺史在场,别驾导引,是为别驾。

刺史不在,则总录众事,是为从事。

意思就是,丁原让董先当自己的替身。

既监督察举雁门郡的吏治,又当刺史替身,总录众事。

董先以一县令,去督促自己上官雁门郡守。

同时还要替刺史行部,总录州部众事。

这种待遇前所未见。

但因州部吏员,皆州部自行辟除,仅为百石,还不及千石县令。

所以并不用通过朝廷批准。

只要刺史用得顺手即可。

即使过分,前无古人,但并不妨碍丁原的任命。

董先自然知道丁原的算盘。

但他也没有办法。

已经拒绝了一次,总不好拒绝第二次。

于是董先谢恩接下。

这并州刺史别驾一职。

如何履职,何时履职。

况且自己还有平城令一职在身。

主动权总体上还在董先手上。

丁原得到董先的承诺。

虽未拿到义从的指挥权。

但也算有了眉目。

日后若有事,指使起来,也算师出有名了。

他这才率吕布、张杨等人南下。

身为刺史,丁原并无固定办公场所。

所以走到哪算哪,到处都可以监行州部。

大汉乱成一锅粥。

雒阳自然有人会担心。

比如太常刘焉。

他心怀家国。

向刘宏提出建议:

“各地到处都发生叛乱,这是因为州部刺史权小威轻而造成的。”

“刺史权力小不能禁制坏人,威权轻无法调整用人,这才引起黔首叛离朝廷。”

“应该改刺史,置州牧,并选用清廉,名声好的重臣担任。”

简单说就是,到处叛乱,总是向雒阳要人要钱,这样刘宏很累的。

如果适当放权,让那些清廉名声好的人去地方组织平定。

这样刘宏便可以轻松一些。

而且也能反应及时。

不至于拖延的时间太长。

州牧本来就有。

比如中平元年,平定黄巾起义的大功臣皇甫嵩便被封为冀州牧。

但只任职不到一年,就被调到三辅镇守王陵了。

刘宏听了。

深有体会。

他天天听各地报告叛贼起事。

真是烦死了。

这太常刘焉,果然是忠心爱国。

为吾想了这么好的方法。

值得好好研究研究。

如果由刘氏子孙出任各地州牧。

那么这天下终归还是刘姓。

也没啥大不了的。

刘焉提这个建议,也有自己的考虑。

他想任职交址牧一职。

那里虽然地处湿热,但也是繁华之地。

这交址好歹有五十六城,四五十万户,近二百万人口。

而且地处靠海,不乏珍珠、珊瑚、象牙、犀角、玳瑁等珍奇之物。

还有商人于海中互市。

四月,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

谯郡谯县。

曹操的老乡。

有许氏宗族坞壁。

正面临葛陂黄巾的攻击。

豫州商队长莫午得到郡县肆者报告。

得知少主锦囊中人许褚所在坞堡,正遭黄巾攻打。

于是莫午立刻向东方商团长祈干提出申请。

派人为许氏坞壁解围。

他们早已知道黄巾圣姑张宁之事。

也知少主有张角的黄绢符旨。

于是祈干想试试看。

希望能以此劝说葛陂黄巾。

有了祈干的批准。

莫午便带祈干带着粮食来到许氏坞壁。

这时许氏坞壁已坚持十余天。

人太少打不过。

弩箭也用光了。

坞壁中的男女老弱,只能用石头凭借坞壁御敌。

黄巾见状也不强攻。

他们知道坞壁中肯定缺少粮食。

看谁耗得过谁。

许氏家主见状。

让许褚假装投降。

提出用坞壁中的牛与黄巾交换食物。

黄巾同意了。

许禇拿到粮食后,便立刻倒拽牛尾。

硬生生把牛拽回坞壁。

黄巾大吃一惊。

更加不敢强攻坞壁。

而祈干和莫午的到来。

无疑为双方提供一个台阶。

祈干以黄巾圣姑张宁为由,劝说黄巾撤兵。

尽管祈干说得有声有色。

但黄巾当然不会听信祈干一面之言。

可他们也不想在许氏坞壁前死嗑。

于是假借派人入太行黑山师核实为由。

拿了祈干给予的钱财,趁势撤走。

祈干他们也没想到。

原来少主锦囊中的许褚竟是能倒拽牛尾,力大无穷少年。

少主如何能未卜先知?

他们也不清楚。

当年找到锦囊中的许褚时。

许褚还是孩童。

个头是粗壮,但看不出如此神勇。

再加谯县许氏也有数千宗族。

许褚年幼未能成行。

而许氏家主得到祈干送来的粮食。

得知前来义助的竟是族人许烈投身的灵丘董氏。

灵丘董氏的名头。

以前祈干莫午也有为许褚一事来访。

但总觉得董氏只是商贾之人。

不可托付。

而后许烈邮书,他们才知道董先在北境的事迹。

但又不好意思拉下面子。

如今承蒙董氏救援。

前有许烈效忠董先,是信鸽营教员。

后有祈干口中,少主锦囊提及的许褚。

这让许氏家主感慨万分。

或许这便是个时机。

为许氏谋一条退路的机会。

可不能错过。

许氏家主决定,让许褚北上。

为谯县许氏留下一条退路。

也可报救援之恩。

许褚刚满弱冠。

仗义好侠。

他与兄长许定,结交的尽是游侠之辈。

这次黄巾围困。

也多亏这些游侠相助。

如今家主有令。

兄长许定在家。

许褚报恩董氏。

有游侠义士事迹在前。

有族人许烈受重用在后。

许褚自然愿意遵从。

家主为许褚取字仲康。

令他跟随祈干北上。

而许褚的游侠伙伴,早已对董先侠论有所耳闻。

于是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北上。

祈干自然允许。

安排好商队人马与许氏互相照应。

一行近百人,便随商团商队北上。

一路自有各地综合经营场所保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在洪武开商铺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异域使命王朝逐月录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并汉阿斗穿越昭宁年大唐:圣太子,龙御天下让失去知觉的人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