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6§ 天下大势的走向
《搜神记》:……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竺尝从洛归,未达家数十里,路傍见一妇人,从竺求寄载。行可数里,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麋竺家,感君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驰去,我当缓行,日中火当发。竺乃还家,遽出财物,日中而火大发。初平中,时徐州牧陶谦延揽竺为别驾从事。灵丘董先来访,谓竺曰:陶徐州寿六十有三。当思退路。竺遂暗投。后兴平中,陶徐州果如先所言。……
光和四年,麋竺初见董先。
当时董先身高不足六尺。
如今已是八尺有余。
当年的麋竺已是家主。
如今更显成熟稳重。
他雍容沉稳,不焦不燥。
令董先感到舒服。
而董先长期居住在北境。
皮肤有些干燥,脸颊微红。
虽然身形有些瘦。
但却也豪气干云。
两人再次见面。
十分热情。
先聊私事。
这些年下来。
董先取字进贤。
由并州刺史到如今的灵丘侯、并州牧、征北将军。
而麋竺也是徐州牧的别驾从事。
两人各有所成。
而北上的麋芳和麋贞。
麋贞在董固手下做事。
董固十分满意。
董固满意。
就相当于对麋贞工作的肯定。
麋竺听了也十分高兴。
接着提到麋芳。
董先提及。
麋芳因其弓马娴熟。
现在就任平乱旅副旅长。
将要驻守大别山。
并有意无意地暗示麋竺。
到时还请麋竺给予支援。
麋竺听到董先让自己的弟弟麋芳进驻大别山。
不由狐疑。
基地不是在并州吗?
不是在灵丘吗?
怎么跑到大别山来驻守呢?
但随后一想。
莫非这董先并不想偏安一隅。
意在四方?
可麋竺毕竟是麋竺。
他不露声色。
他觉得这事就像经商一样。
此事应该由董先主动提起。
自己不能表现得太过急切。
有求于人与被人请求。
这将会影响成交效益。
麋竺从小便久经商场。
他比旁人都清楚这点。
而董先只是试探。
见麋竺没有反应。
于是也就不当回事。
两人继续聊天。
提起近来的消息。
推测天下大势的走向。
聊到最后。
董先甚至问起那个传说。
就是麋竺从雒阳返家时。
遇到天帝使者的故事。
麋竺离家数十里,遇到路旁有个妇人他请求顺路搭车。
二人同行二十余里后,妇人辞谢,并提醒麋竺:
“自己将要去烧东海麋竺家。”
“因为感觉麋竺是好人,所以提醒他,让他早做防范。”
麋竺私下向妇人求情。
但妇人说:
“不能不烧。但可以给出时间产,让你快点回家。”
同时妇人还透露起火的时间。
就是在正午。
于是麋竺快马回家。
让人把财物都搬出来。
果然正午一到,火就莫名其妙地烧起来了。
而麋竺因此逃过一劫。
麋竺听董先的询问。
不由哈哈大笑。
他也不置可否。
保持神秘。
这也是麋竺经商之道。
董先知道这样没有办法。
于是正视麋竺。
一脸严肃,说道:
“我不知道你是否真的遇到过天帝的使者。”
“但我预测过很多事,都没有偏差。”
“想必那些事你也曾有耳闻。”
“如今我念及多年合作的情谊。”
“所以想给你及东海麋氏一条道路。”
“不知你可愿意听一听?”
麋竺看见董先一脸正色。
他知道正事来了。
于是也一脸严肃回答:
“请将军明示。”
以将军称呼董先。
也显示麋竺更看重将军号。
麋竺知道,乱世之中。
只有手中有兵,才能有安全感。
这也是麋竺正在做的事。
训练属于麋氏的部曲。
四征四镇四平四安。
这并非是常设将军号。
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及前、后、左、右四将军之后。
甚至也在度辽将军后。
但却是在杂号将军前。
而同样是州牧。
董先是征北将军。
而陶谦是安东将军。
显示了董先和陶谦在进行眼中。
不,或者说是在董卓眼中的强悍程度。
所以他有心偏向董先。
但却担心徐州、东海、朐县的利益。
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董先听了麋竺的称呼。
比之前正式了许多。
于是接着说:
“我看这陶徐州活不过六年。”
“六年后,东海麋氏该如何?”
“不如你依旧选择我,但又不必背叛陶徐州。”
“你照旧当你的徐州别驾从事。”
“但有时替我接应照顾一下平乱旅。”
“北边泰山是平乱旅的驻守中心,由旅教员管亥坐镇。”
“南边大别山是平乱旅的左翼,由旅长太史慈和副旅长也是令弟麋芳驻守。”
“平乱旅的工作重点在于经营扬州,与山越及各地豪右打交道。”
“同时维持从扬州、徐州、青州、冀州到灵丘这一线的物流畅通。”
“另外,还会负责本地区董氏土楼坞堡受袭时的增援。”
“到时若有情况,可以及时提醒平乱旅避开徐州锋芒。”
“或替平乱旅在陶徐州面前美言几句。”
“避免陷入双方为敌的情况。”
麋竺想了想。
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就是互通有无,保障一下后勤嘛。
好像没啥大不了的。
而且身为商贾。
若能保持商路的畅通。
对徐州也有好处。
对自己更有好处。
麋竺想清楚后。
当场答应董先。
愿意为董先充当平乱旅的徐州接应人。
当然了,自己的弟弟也在里面。
身为兄长,不照顾也不行。
这个弟弟的脾气,别人不清楚。
自己可是很清楚的。
当年上灵丘,便要求他要多听妹妹麋贞的话。
如今自己驻守大别山。
千万不要生出什么事端。
好在董先让旅长太史慈也在大别山。
这样出了问题,麋芳也不算是第一责任人。
董先搞定麋竺。
休息一晚后便启程前往琅琊阳都。
从朐县往北偏西方向。
过沭水和沂水。
大约三百余里。
按麋竺的估计。
需要七到十天。
诸侯讨伐董卓。
这让朝廷没钱。
董卓身为相国。
这事只能他来想办法。
于是李儒又给董卓出主意。
让人熔化五铢钱。
改为铸造董卓小钱。
为了铸造更多的董卓小钱。
董卓让人尽数搜刮雒阳和长安的铜制品。
包括铜人、钟虞、飞廉、铜马之类。
铜人就是秦始皇梦到长人时铸造的铜人。
钟虞则是鹿头龙身的铜像。
飞廉是雀头鹿身蛇尾的铜像。
以及用铜铸造的马匹。
等等。
都被拿来当成铸钱的材料。
董卓小钱没有轮廓和花纹。
轻易就可以被人伪造。
而且大小不一,没有规矩可言。
十分不方便日常的使用。
因此钱开始变得不值钱。
而物品开始越来越值钱。
一石谷子就要小钱数万。
这样一来。
导致更多的人不用铜钱交易。
改以物易物。
从熹平六年开始。
董先率先以物易物。
后来更是如此。
收藏金银铜铁。
却以米粮为酬。
中平元年开始。
便是如此操作。
直到现在,效果才显示出来。
再加上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
凭票券领取。
这让董先辖下各地。
不受影响。
再加上有南北粮食基地。
有沿海港口码头盐场。
和日常自力更生原则。
以及新控制的河东宝池。
这些都让董氏家宰董固。
在危局中游刃有余。
七月处暑初候。
天上的老鹰奋力捕杀飞禽。
清亮地鹰唳,惊空遏云。
一派肃杀萧瑟。
阳都城外,沂水岸边,诸葛宅院。
徐州军管旅旅教员莫申陪同董先来到门口。
看着衰败的院落。
夯土墙缝的小草。
木梁上挂的蛛网。
已经掉漆的院门。
一切是那么杂乱。
而且又蒙着灰尘。
看得出这座宅院已经很久没有修缮了。
更显乱世无奈。
当年家主诸葛珪病逝。
董氏集团的代表。
兖州商队长莫巳曾奉奠仪万钱。
并提出邀请。
但被当时继任家主诸葛玄拒绝了。
如今莫申陪同董先登门。
结果会一样吗?
当年邀请未成。
诸葛玄带侄子侄女返回阳都。
莫巳便将诸葛家的情况移交给莫申。
由莫申在徐州跟进。
诸葛珪新逝,后事丧葬,养育幼子,家无余财。
莫申也没少借口帮助。
但诸葛玄始终没松口。
说到底诸葛玄还是传统思维。
儒士不和成天把利益挂嘴上的商贾来往。
当年诸葛丰刚直耿介,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的风骨。
可不能被后人给败坏了。
正因为如此。
诸葛玄宁愿自己率领大家躬耕田亩,耕读传家。
也不想沾上一丝铜臭。
但面对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侄子侄女们的想法却不一样。
何况这侄子侄女们还不是同一个妈生的。
诸葛亮,上有兄长诸葛瑾,下有小弟诸葛均
诸葛瑾,熹平三年生。
小时曾到京师求学。
主要学习毛诗、尚书和左氏春秋。
十二岁时,母丧返家守孝。
十五岁时,父亲病逝。
留下八岁的诸葛亮和不足两岁的异母幼弟诸葛均。
这近一年来,诸葛瑾没有退缩。
他毅然接受命运的考验。
他照顾幼弟,服侍继母恭谨守礼,颇有长子风范。
他为自己取字子瑜。
意为像美玉一样有光彩。
可见诸葛瑾不甘于平庸。
不过现实毕竟是现实。
光有一腔热血,却无半点谋生手段是不行的。
光是父亲后事就不是他能处理得了的。
好在有叔父诸葛玄出手。
不然如何能想像。
一个未满弱冠的少年郎。
要如何才能担负起父亲后事和寡母幼弟的生计呀?!
诸葛亮之上还有两位姐姐。
长姐生于永康元年,已经嫁给南郡蒯祺。
当年兄长诸葛瑾在叔叔诸葛玄的陪护下,到京师游学。
走的正是姐夫蒯祺的路子。
要知道中平元年。
蒯祺的叔叔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