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继续进围长安。
人数已有十余万人。
但长安又岂是那么容易被打下来?
有擅射的奋威将军温侯吕布坐镇。
城墙高陡不说。
防守人手众多。
城内物资充足。
因为要防备李傕他们。
王允特意将皇甫嵩提为车骑将军。
令他从郿县赶回援助长安。
在王允看来,坚守长安肯定没有问题。
可惜让王允没想到的是。
吕布自从杀了董卓以后。
对凉州士卒是又怕又恨。
而凉州人对他也是又怨又恨。
因此当李傕等人联合攻打长安时。
吕布只抵挡了不到十天。
六月一日,戊午。
吕布要拉王允一起逃走。
原因竟是益州派来相助的蜀兵叛变了。
他们接应李傕郭汜的大军进入长安城。
吕布率领数百名骑兵。
把董卓的头颅绑挂在马鞍之上。
准备突围逃走。
临走前,他在青琐门外驻马邀请王允:
“先生,请与我一同逃走吧。”
“有诛杀董卓,为袁氏报仇的大功,相信我们到关东,一样可以得到重用。”
但王允不肯:
“让社稷平安,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
“如果此愿无法实现,那么我将用自己的性命为之努力。”
“如今陛下年纪尚小,只能倚靠我而已。”
“遇到危险就自顾逃命,我不能这么做。”
“请奉先代我勉励关东诸君,要经常将国家放在心上。”
见王允已有死念。
吕布只能自己率亲信离开。
走得匆忙。
只顾拿董卓人头。
却连妻子女儿及那位王允进献的貂婵美人都未顾及。
吕布的妻女及美人幸好得到吕布同乡庞舒帮忙照顾。
与王允一样,以身奉国的还有太常种拂。
他说:
“身为国家股肱大臣,若无法禁止暴力,抵御欺辱,致使叛贼将武器对准京师。”
“造成这样的结果,还有何脸面,想着要逃到哪里去呢?”
长安城破,迎接的便是西凉纵兵掳掠。
李傕、郭汜等驻扎在南宫掖门。
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全部战殁。
长安城内,吏民死了一万余人。
尸体散乱地堆满街道。
王允扶着天子刘协逃到宣平城门楼上躲避乱兵。
直到被李傕、郭汜、樊稠围困。
李傕等人在城下伏地叩头。
刘协鼓着勇气对李傕等人道:
“你们纵容士兵攻入京师,究竟想要干什么?”
李傕等人回答:
“董太师忠于陛下,却无故被王允、吕布等人设计杀害。”
“我们西凉上下,这是要为董太师报仇,并不是做叛逆之事。”
“待到此事了结之后,我们愿上廷尉领受责罚。”
说完李傕派人递上联名奏表,要求司徒王允出面。
并厉声质问:
“董太师究竟有何罪过?非要致其死地不可?”
王允被逼无奈,只好下楼面对李傕等人。
好在当初诏书是由士孙瑞所伪。
与刘协无关。
可以保护天子刘协。
但当初王允将设伏董卓的功劳全都归于自己。
包括士孙瑞的那部份。
既然当初没有给人家士孙瑞封侯。
如今再把士孙瑞扯出来已经没有意义。
王允选择一肩扛下所有。
士孙瑞因而幸免于难。
六月初二,己未。
李傕收捕还在率人抵抗的司隶校尉黄琬,并关入狱中。
同日黄琬死在狱中,时年五十二。
为何黄琬死得如此之快?
当初王允伏杀董卓。
没有这司隶校尉的支持。
如何能办到?
正是司隶校尉调集了京兆郡兵。
这才让董卓随行兵马无法发作。
也因此成为朝廷重臣中,第一个被诛杀的人。
黄琬,表字子琰。
江夏安陆人。
早年丧父,祖父是前司徒黄琼。
因是三公子孙,而被拜童子郎。
但黄琬托病不任。
司空盛允养病安陆,曾逗黄琬:
“江夏蛮人太多而士人太少。”
黄琬答道:
“蛮夷扰乱华夏,罪在司空。”
说完拂袖而去。
黄琬的表现令人惊异。
后黄琬与陈蕃举荐人才,不顾权贵子弟,被诬为朋党,而被禁锢。
直到光和末,才被杨赐举荐。
很快成为天子臂膀。
中平五年更是成为异姓州牧第一人。
南朝着名史学家、文学家范晔评价黄琬:
“琬亦早秀,位及志差。”
黄琬的死,意味着忠于刘氏朝廷的重臣又少了一人。
而这仅仅是李傕等人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们要求天子刘协,进行天下大赦。
以此免除西凉人的顾虑。
同时又开始新一轮官职选任。
天子刘协无奈。
只能暂时任命。
李傕为扬武将军。
郭汜为扬烈将军。
樊稠等人皆为中郎将。
先前王允以同郡人宋翼和王宏分别任职左冯翊和右扶风。
当时三辅民众富裕,府库粮食充足。
李傕等人打算杀王允时。
害怕左冯翊和右扶风会一起作乱,成为他们的后患。
于是向贾诩问计。
贾诩提议让朝廷下诏,征召宋翼和王宏回长安。
若是不来,则以朝廷之名,国家大义之实讨之。
若是来了,则可将他们困在长安,以防不测。
李傕等人按照贾诩计策去做。
接到朝廷征召命令。
王宏派遣使者和宋翼商量:
“李傕他们因为我二人在外,所以还未危及王司徒。”
“如今传来征召,估计明天就要波及族人了,到时该怎么办呢?”
宋翼回答:
“虽然祸福难料,但如今朝廷被他们掌控,无法逃避了!”
王宏说:
“关东义军全是因为董卓而起。”
“更何况董卓的党羽呢!”
“如果我们举兵,打着清除陛下身边的坏人为旗号。”
“我想崤山以东的义士肯定会响应的。”
“或许这是一条转危为安的妙计。”
但宋翼没有听从王宏的建议。
王宏孤掌难鸣,只好就召。
果然,李傕等人立刻将二人关押在廷尉诏狱中。
六月七日,甲子。
李傕等人诛杀前司徒王允。
包括左冯翊的宋翼,右扶风的王宏等人。
就连王允和黄琬的家小族人也未能幸免。
王允死的时候,才五十六岁。
他心中默念:
“陛下,我将先行一步。”
“天下,我已无力承担。”
“家人,原谅我,让你们陷入险境。”
因为他的大儿子侍中王盖、小儿子王景和王定,以及跟随到长安的族人。
一共有十余人一同被诛杀。
只有兄长的儿子王晨和王凌得以逃脱回到并州。
王允,字子师。
太原祁人。
少有大节,有志立功。
不仅习诵经传,还朝夕习练驰射。
曾被郭林宗称为一日千里的王佐之才。
未及弱冠,便敢讨贪横放恣的小黄门晋阳赵津。
连累当时的郡守刘瓆下狱死。
王允为刘瓆送丧回平原,并守了三年,才回家。
后郡守王球,征无名行的郡人路佛为补吏。
王允丝毫无惧,与郡守据理力争。
王球盛怒,差点就要将王允杀了。
好在时任并州刺史的邓盛知道了。
便征辟王允为别驾从事。
从那以后,王允开始闻名海内。
也因此被三公一起征辟。
并以司徒高第为侍御史。
黄巾起事,王允被特选为豫州刺史。
任上征辟荀爽、孔融等有才之人为从事。
并上谏除党禁,下讨黄巾贼。
还曾独力征讨黄巾别帅,并大获全胜。
最终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等受降数十万黄巾。
但因发现中常侍张让与黄巾的书信,而被宦者忌恨。
以至于数年未能再进一步。
甚至改易姓名,到处流浪。
直到刘宏崩逝,大将军何进再次召回。
短短一年,任职从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守尚书令等职。
初平元年,替代杨彪任职司徒,并兼守尚书令。
这时的王允朝内朝外事务一把抓。
是除董卓之外最有权势之人。
也是天子刘协和西迁朝廷众臣的依靠。
尤其是西迁时,大家都在收金银珠宝。
只有王允在收兰台、石室的图书秘要。
这为保存经籍档案出了力,立了大功。
长安司徒任上,王允更是多次与人谋划董卓。
也多次失手,险些被疑。
但终究获得成功。
历史上原本属于王允的污点。
蔡邕因感叹董卓而被杀一事。
因为董先的提前介入而消除。
则令今生王允的形象更完美。
王允死前,会有遗憾,但一定不会后悔。
这辈子,他也算是轰轰烈烈地过了。
这辈子,他都努力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辈子,他竭尽全力,但能力所及,也只能如此。
清朝理学家李光地曾评价王允:
“自古守节秉义,而才不足以济者。”
的确,若无一岁不可再赦之议。
这天下说不定不是这个样子了。
人生就是如此。
可以浪费的时间很多。
也可以经历很多事情。
但真正决定命运的选择往往没有几个。
一旦选择错误。
那将走上不同的人生。
为了那区区几个选择。
我们要赌上一生。
去学习、去努力、去奋斗、去经历。
但只有到了终点
你才能知道结果!
而结果仍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与其心怀虚幻,无知地活着。
不如珍惜当下,用心体验不同的人生。
尽自己的所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就像王允。
为自己的理想,拼尽全力。
虽有憾,但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