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卫指挥使领命退下,整座御书房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北疆,边境防线上的寒风刺骨。大明驻防的军营中,士兵们彻夜巡逻,警惕地注视着远处的荒原。
“昨晚又有一队后金斥候出现,幸好我们发现及时,将他们击退。”一名守将对边关总兵周晟说道,语气中透着几分疲惫。
周晟皱眉问道:“这些试探的频率越来越高,后金究竟意欲何为?”
“听说后金内部也在招募更多兵员,甚至有人看到他们在调运粮草。”副将低声说道,“总兵大人,咱们是不是该尽早向朝廷求援?”
周晟沉思片刻,随即果断说道:“立即加急军报送往京城,向陛下汇报边疆的异常情况。同时,加强防线巡逻,若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禀报!”
京城内,兵部尚书张子岳在深夜被召入宫。尽管刚刚接手兵部不久,他依然显得沉稳老练,迅速翻阅了来自边疆的情报。
“陛下,后金近几年的军力发展确实不可小觑,他们如今不再仅仅依靠强悍的骑兵,还开始装备火器,战术也更加灵活。”张子岳分析道,“若不提前做好防御部署,一旦全面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目光深邃,缓缓问道:“那依你的看法,该如何应对?”
张子岳沉声答道:“第一,立刻加强边疆军备,将最新式火器和充足的粮草送往边境,以应对可能的长久战。第二,严密监控后金的动向,确保能够提前预判敌人的行动。第三,派出朝廷使节,与后金展开试探性的接触,进一步摸清他们的意图。”
崇祯点头:“你的建议甚合朕意。但后金素来不守信用,若谈判无果,朕要确保边疆有足够的力量应对任何可能的突发情况。”
翌日清晨,户部与兵部联合召开紧急会议。叶知秋与张子岳一道,商讨边疆军资的调配问题。
“边疆的防御,是整个国家稳定的根本。兵部可以提出需求,但如何筹集资金和物资,是我们的职责。”叶知秋开门见山地说道。
“如今朝廷刚刚完成两广改革,财政尚在恢复阶段。要在短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源,确实困难重重。”一名户部官员面露难色。
“再困难也要解决!”叶知秋语气坚定,“边疆一旦失守,后果比财政短缺更为严重。”
经过一番讨论,叶知秋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第一,动用两广改革后的部分新增税收,用于军资支援;第二,暂时压缩其他非紧急项目的开支,将资源优先投向边疆;第三,发动地方士绅捐资捐物,以换取税赋减免。
“这是非常时期,所有人都必须为大局做出让步。”叶知秋总结道,“边疆安,则天下安!”
与此同时,后金大营内,一名骑兵急匆匆进入帅帐,向统领汇报:“大明的防线更加严密,尤其是夜间巡逻力度增加,咱们的人已经难以靠近。”
后金统领面露冷笑:“大明的皇帝年轻有为,手下那帮新官员也算能干,但他们以为多几支巡逻队就能阻挡我们,未免太天真了。”
“那统领的意思是?”骑兵问道。
“继续试探,但不要急于动手。”统领目光阴冷,“等到他们的资源被拖垮,士气开始疲惫,我们再出其不意,发起致命一击。”
几日后,新的急报送抵京城:后金在边疆的活动愈发频繁,他们的斥候甚至深入到了边境村落,造成了民众的不安。
御书房内,崇祯仔细阅读军报,眉头微微皱起。
“看来,后金不仅在试探我们的防线,还想动摇边疆民心。”他说道,声音中带着冷意,“这是内忧刚平,外患又至。”
他转头看向玄卫指挥使和张子岳:“接下来,朕要看到的不只是防御计划,而是如何让后金意识到,任何挑衅都将付出代价。”
夜晚,崇祯站在紫禁城的高台上,俯瞰着整座皇城。他的目光越过黑暗,似乎看到了远方的边疆,那里正笼罩在战火的阴云下。
“内忧初平,外患再起。”他低声说道,“但无论是改革还是战事,朕都会一一面对。大明的崛起,不容任何人阻挡。”
风拂过他的衣袍,带来一丝肃杀的寒意。那是大明的天子,正在筹划下一场守护大明的战斗。他的背影在灯火中显得无比坚定,宛如一座守护大明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