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无铮目睹冬易几近昏厥,恐惧之感瞬间涌上心头,惶急高呼:“冬易姐!冬易姐!”
旋即转头,厉声喝道:“速唤军医!”
冬易仿若拼尽全身之力,缓缓抬起那沉重的眼皮,目光朦胧而又坚定地望向慕无铮,气若游丝却字字清晰:“殿下…… 倘若此毒我无力熬过,只望殿下于我身后…… 复我姚氏本姓,定要…… 定要为姚氏洗清冤屈,且…… 且好生照料夏霖……”
慕无铮闻言,眼眶瞬间泛红,声音哽咽于喉,几近难以成言:“你莫要胡言,一定要撑住,本王允你,一应所求皆会照办!但你绝不能放弃,军医须臾便至!”
言罢,他紧紧握住冬易手腕,似欲将自身之力传与她,双手颤抖不已。
不一会,军医匆匆赶到,见冬易之状眉头紧锁,赶忙上前细细诊察。
良久,军医面色凝重,沉声道:“殿下,此乃剧毒,已然毒发。眼下唯有以银针暂封经脉,阻毒入于心脉,方有一线生机。若即刻送返京城寻从前的林太医,一路慎加看护,以银针续命,或可有望得救。”
慕无铮心急如焚,当下传令:“速备快马香车,挑选精锐护卫,务要将冬易安全送回京城!”
言罢,他又转身对军医肃声道:“你且随队同行,全力救治冬易,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军医颔首,凛然领命。
慕凤玄双眼几乎血丝爬满,他手指扶着冬易因毒发而汗水浸湿的脸庞,抖声道:“冬易,求求你……一定坚持住.......活下去!我这就陪你回京。”
“我答应你……此劫过后,我再不会任性,再不会不听你的话........再不会........让你涉险!”
待一切准备就绪,一行车队疾驰而出襄阳城,扬起滚滚烟尘。
慕无铮独立于城楼之上,目光凝望着京城所在之方向,思绪已然飘远。
晋琏与瑞王慕无寂相伴其侧,见他神色郁郁,忧思难掩,慕无寂心有不忍,轻声劝慰:“阿铮,且莫要太过担心,只要能安然将冬易姑娘送回京城,她定会无虞。”
慕无铮仿若未闻,自顾自低声呢喃:“本以为一路拼搏,攀至高位,便可护得身边之人周全,岂料仍有此变故……”
言罢,苦涩之意溢于言表,那落寞神情,似能令观者同悲。
晋琏微微叹息,缓声道:“殿下莫要太过伤怀。昔年太子殿下那般英武睿智,出征北境之际亦只能眼睁睁看着诸多亲信手足,于疆场之上相继殒命,此乃身居高位者不可逃避之宿命。殿下还当宽心,冬易姑娘吉人自有天相,必定会安然无恙。”
慕无铮沉默良久,终是微微点头,然而那眼眸深处,忧虑仍如阴霾笼罩,久久不散。
冬易姐身上的毒.......如悬于发丝之利剑,稍有差池,便成他心头遗恨。
姚氏已惨遭满门倾覆之祸,上苍若尚有怜悯之心,就不该再将姚氏孤女仅存的生机残忍夺去。
慕无铮强抑心中悲戚,他缓缓转过头去,稍掩情绪道,“赵氏族长可安顿好了?”
晋琏神色恭敬,微微颔首,应道:“殿下放心,已然派兵将江南赵氏之族长悉心护持起来。眼下我等只需着力整顿襄阳城,而后将那些世族残兵一并追剿,肃清余孽,方可保江南安宁。”
京城,景阳宫。
幽沉的暮霭如轻纱般笼罩着整座宫殿,薛皇后的景阳宫仿若被遗世独立,寂静无声。
殿内唯有昏黄摇曳的烛火于微风中轻轻晃动。
皇后薛情静坐在宫室深处,四周静谧得仿若死水,唯有她那细微且略显沉重的呼吸声,以及手指摩挲古籍时发出的沙沙轻响,似在这死寂的氛围中艰难地划开一丝涟漪。
她身着华丽凤袍,金丝绣线在黯淡的烛光仍幽微闪烁,可面容却未施粉黛,苍白中透着几分憔悴。
薛情独自一人坐在那张雕花梨木桌前。
桌面之上摊开着先太子妃傅静殊的遗物。
旧书册纸张已然泛黄,信函字迹亦透着岁月的斑驳,还有几样精致小巧的物件随意散落,无声地诉说往昔故事。
薛情的目光缓缓落在一本古籍之上,那古籍的封面已有些磨损,边角微微卷起,却难掩曾经被珍视的痕迹,这乃是傅静殊生前爱不释手、时常捧于掌心反复研读之物,多年来,她一直害怕自己心痛太过,不敢翻开。
薛皇后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到那粗糙的书页,缓缓摩挲着,眼神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缅怀与怅惘,仿若透过这薄薄的纸张,看到了傅静殊昔日飒爽模样。
“静殊……若你还活着……”
薛皇后轻轻摩挲着那泛黄的书页,眼神中透着一丝缅怀与怅惘。
忽然,她的指尖一顿,目光紧紧锁住书中一句诗,只见那诗里,唯有一个“铮”字被人用朱笔精心圈出,那鲜艳的红色在一片墨色之中显得格外刺目。
薛皇后的神情先是一愣,仿若瞬间陷入茫然失措,紧接着,她的脑海中似有电光石火乍现,思绪如脱缰之马般狂奔起来。
瞳孔急剧收缩,仿若窥见什么足以颠覆乾坤的惊天秘事,眼中瞬间被震惊与狐疑填满,那双眼珠子似要从眼眶中蹦出。
呼吸也变得急促而紊乱,胸脯剧烈地起伏着,带动着凤袍的衣角微微颤抖,手中的古籍因她情绪的波动差点脱手滑落,她眼疾手快,急忙用手死死稳住,因用力过猛,纤细的手指关节处微微泛白,似要嵌入那古籍的封面之中。
“来人!” 薛皇后猛地拔高了声调,高声唤道,声音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与惶恐。
刹那间,一名侍女匆匆忙忙地奔入殿内,脚步踉跄,险些摔倒。
她赶忙屈膝行礼,头深深低下,战战兢兢地说道:“皇后娘娘,有何事吩咐?”
薛皇后微微仰起头,深吸一口气,试图努力平复自己如惊涛骇浪般的情绪,可那颤抖的双唇却不受控制,声音仍带着些许难以抑制的颤抖:“速去传太子殿下慕无离进宫,本宫有要事相商,不得有误!”
侍女连忙应了一声,不敢多瞧皇后一眼,转身便快步离去,那离去的背影在昏暗的宫廊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
薛皇后依旧坐在原地,仿若被抽去魂魄的木偶,唯有那目光仍死死地盯着那个 “铮” 字,心中的猜测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不断翻涌、奔腾不息。
这绝不可能仅仅只是个巧合!
诸多疑问萦绕在她心间,令她坐立难安,只盼着慕无离能速速前来。
夏末。
慕无铮率部众一路朝南将世族残兵逐一收缴,江南乱象渐息,世族门阀几乎倾颓,终得平定。
遂整军列队,班师回朝。
大军浩浩荡荡,锦旗蔽日,威风凛凛。
慕无铮身骑骏马, 沿途所经之地,百姓闻风而出,夹道相迎。
见大军军容整肃,纪律严明,百姓皆对慕无铮往日心狠手辣的佞臣之名绝口不提,反而对其赞不绝口。
老者拄杖而立,目露钦佩:“此军威武不凡,定能保我朝太平,端王殿下实乃国之栋梁。”
孩童们则好奇张望,眼中满是敬畏与新奇。
行至江河之畔,早有舟船相候,大军依次登船,扬帆起航,顺流而下。
江面上千帆竞渡,船桨划水之声,仿若雷鸣,气势磅礴,慕无铮独立船头,江风拂面,衣袂飘飘,思绪却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