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朝日东升,安阳城新雪初化,瓦沿上结了薄薄的一层霜,折射着熠熠生辉的晨光。
百里外,洛阳王宫的晨钟发出婉转悠扬的长鸣,余音百里,唤醒了两座城池。
晨钟七七四十九响后,洛阳城与安阳城厚重的城门同时发出一声长叹,两扇由青铜与精铁加固的城门如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缓慢而沉重地唤醒全城。
静谧的街道上间或发出门板抽动和开关门的吱呀声音,随着开门的声音逐渐增多,街道两旁原本大门紧闭的店铺接二连三地打开了。
城里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人声,三三两两的行人出现在市集上。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安阳城内便人来人往,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跟先前人迹罕至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真是一派升平盛世,锦绣江山之景。
一辆马车从城郊一幢大宅子里摇摇晃晃驶出,马车晃晃悠悠,在马儿不紧不慢的马蹄声以及车轮的吱呀声中,不慌不忙地穿过安阳城门,驶进了城内。
赶车的是一名小厮,车内则坐着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年一身白衣,面如冠玉、眉若点漆、目若繁星。
大约是昨日夜里没睡好的缘故,少年半阖着眼斜斜靠在车内软榻上打盹。
玉冠上两条丝绦垂在脸庞,一晃一晃的。
“少爷,明日旬驾,苏公子前日说城南的桃花开得不错,问少爷明儿是否要去赏花。少爷可要去?一会儿我去回苏安。”
马车内,原本闭目养神的白衣少年微微掀起眼帘,略微沉吟片刻,道:“那就去吧。”
徐凤鸣现年十五,家中世代经商,祖辈以贩私盐发家,累数世之积成一方首富。
然而贩私盐毕竟是见不得光的营生,尤其到了徐凤鸣高祖父那一代,因为贩卖私盐,全家落得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徐凤鸣幼年时听祖父提过这档子事,据说当时是高祖父得罪了什么人,那人又跟朝廷一个大官有裙带关系,于是他贩卖私盐被人告了后,又多了通敌叛国的罪名,直接判了个全家抄斩的死罪。
后来是高祖母散尽家财,求到娘家一个远房亲戚帮忙疏通关系,才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尽管高祖母散尽家财,高祖父那通敌叛国的罪名却如何也洗不掉。
加上那时宋国正值战乱,宋国国小势微,屡战屡败,上到国君下到群臣,整个庙堂上都乌云盖顶,笼罩着一层低气压。
这种时刻,国君以及群臣最恨的就是奸细,何况还是卖国的奸细。
尽管高祖是被冤枉的,然而在这种全国都找不到一个出气对象的时刻,没人会真的关心一个低贱又无权无势的贩卖私盐的盐商究竟是不是真的卖国。
他们只是想在举国士气不振的时候,杀鸡敬候,杀一个奸细来鼓舞士气。
很明显,高祖父便是那只鸡。
高祖父被斩后,高祖母伤心过度,在流放的路上便伤心过度去了。
后来老国王去世,新君继任,机缘巧合下,高祖父的冤情得以洗刷,他们徐家族人才被赦免。
后来曾祖父白手起家,愣是在这乱世杀出了一条血路,闯出了一番事业来。
传到他父亲徐执这一代,他们徐家已经算是富甲一方了。
徐家在各国均有生意往来,基本上在各国都有店铺。
做的生意也五花八门,粮食、钱庄、兵器铺、丝绸、客栈、玉器等均有涉猎,什么赚钱做什么。
然而士农工商,商居下品,尽管在这礼崩乐坏、战乱四起的时代,各国为了增加赋税,大开商道,对商人友好了许多。
虽然现在王道势微,各诸侯国群雄争霸打得不可开交,但他们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允许任何国家的商人在自己国家做生意。
毕竟这是给国库增加收入的一种办法,相信没人会阻挡财神爷进门。
但真正的世家大族、门阀子弟仍然看不起商人。
加上徐凤鸣祖上又吃过那么大的亏,他曾祖父便一心想让子孙后代走仕途,从此不入商道。
然而他膝下总共两子一女,老大,就是徐凤鸣的祖父,天生就不是个走仕途的料。
曾祖父没办法,只得让他继承家业 ,让老二入仕途。
老二倒是天资聪颖,据说三岁便识千字,后来还被一个隐居山林的高人收为徒弟带走了。
岂料老二学有所成后,竟然也归隐山林了,从此杳无音讯,只在曾祖父去世后回来送了老人家一程。
徐凤鸣每每想起祖父说起这事时那满脸的不甘和遗憾,心里也不免动容。
加上祖父跟父亲深受曾祖父的影响,一心想要把徐凤鸣送入仕途,从小便不让他接触商贾之道,只让他读圣贤书,习君子六艺。
只他的名字便能看出其父辈对他寄予何等厚望,
——凤鸣,只盼望他有朝一日能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光耀门楣,为家族争光。
徐凤鸣在安阳的京麓书院求学。
这京麓学院,原是文王时期一代大儒管正甫所创办的私塾。
这私塾出过不少名仕,名气渐渐大了,扩建成了学院。
如今传到了管正甫的玄孙这一代。
凡是出自京麓学院的学子,都绝不是平庸之辈,每一个都有颗七窍玲珑心,他们文武双全,均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
因此京麓学院是莘莘学子挤破头都想进的学院,当然,想进京麓学院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有钱有关系就是可以的。
京麓学院可不管你是富甲一方的巨商,还是豪门贵族的世家公子,亦或是出自寒门的布衣,只要不能通过京麓学院的入院测试,通通拒之门外。
徐凤鸣也是花了半年的时间,用尽了平生所学,写出了一篇文章,才堪堪通过入院考试。
他原是宋国人,为了来安阳求学,其父特意在城内为他置办了一间宅子。
但他生性喜静,不喜那热闹喧嚣之地,于是便在城郊买了一套房子,每日来回穿梭在大梁城内。
正在赶车的徐文拉了拉缰绳,把即将脱离方向的马儿拽回了路中央:“那小的一会儿去回苏安的信。”
徐文口中的苏公子,是徐凤鸣的同窗,名唤苏仪。
苏仪是燕国人,家中也世代经商,跟徐凤鸣一样,是怀揣着家族厚望拜入京麓书院的。
苏仪性子跳脱,不似徐凤鸣般沉稳内敛,又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不免贪玩了些。
平日里除了上课,闲暇之余尽琢磨着去哪里玩。
少倾,马车停了下来,徐文的声音在外面响了起来:“少爷,到了。”
徐凤鸣整衣束冠,一下马车,便听见了苏仪的声音:“贤弟!”
徐凤鸣循声望去,一眼便瞧见了学院门口的苏仪,苏仪一身月白色长衫,外罩一袭素色长纱笑吟吟地站在学院门口,身后还跟着他的小厮苏安。
显然,是特意在门口等着他。
徐凤鸣走上前,两人便一同往里走去。
“城南的桃花开了。”苏仪说:“我约了几位同窗,预备明日去赏花,你可有雅兴?”
“徐文已经跟我说了。”徐凤鸣道:“雅兴谈不上,倒是闲来无事,苏兄要是不嫌弃小弟愚笨,小弟自然是愿意去凑这个热闹的。”
苏仪天性爱玩,又素来温和有礼,是个洒脱随性的性子,所以在学院内很是吃得开,跟一众同窗的关系都很好。
许是两人都出自商贾之身的缘故,苏仪不免跟同样是商人出身的徐凤鸣格外亲近些。
苏仪闻言大笑,搂着徐凤鸣的肩膀往里走。
“明儿个千万别忘了。”下了学,苏仪又特意来提醒徐凤鸣:“记得来,我介绍个人给你认识。”
徐凤鸣莫名,道:“谁?”
苏仪“唰”一下甩开折扇遮住半张脸,凑到徐凤鸣耳朵边神秘莫测道:“明儿来了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