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棘圜志 > 第83章 党争起始

第83章 党争起始

玉露飘零,金风瑟瑟。

翰林院的廊下,一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沈明轩脚边。他望着院中那株老梧桐,叶子已经泛黄,却仍顽强地挂在枝头。就像眼下的局势,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沈大人,"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抬头望去,是翰林院编修汪应蛟,"司礼监那边来人,说有要事相商。"

沈明轩微微皱眉。这段时间,自从海防和盐政改革的方案上奏后,朝中已经暗暗分成了两派。以张居正为首的改革派支持改革,而以严嵩为首的保守派则处处阻挠。

"沈大人要当心,"汪应蛟压低声音,"今早早朝,严嵩已经上奏弹劾了几位支持改革的官员。说他们勾结海商,中饱私囊。"

"哦?"沈明轩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们终于出手了。"

走在去司礼监的路上,沈明轩回想起前几日在白衣堂得到的消息。严嵩一派确实在暗中收集改革派官员的把柄,而且手段极其阴险。

"大人,"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管家小郑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张大人派人来报,说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请您晚上去他府上密谈。"

沈明轩点点头。事情似乎比想象中发展得更快。就在这时,前方的司礼监大门敞开,一个太监笑眯眯地迎了出来。

"沈大人,陛下在等您呢......"

司礼监内,香烟缭绕。

"沈卿家来得正好,"正德帝放下手中的朱笔,"今早严嵩上了一道奏折,说得可是言之凿凿啊。"

沈明轩躬身行礼,心中却在快速思索。从汪应蛟的提醒到现在不过一个时辰,显然有人刻意安排了这场会面。

"臣请看奏折。"他平静地说。

太监呈上奏折,沈明轩仔细阅读。果然,严嵩以"纵商误国"为由,弹劾了支持改革的几位官员。尤其是针对张居正,更是列举了七条罪状,句句带刺。

"这些指控,臣可以一一辩驳,"沈明轩说,"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真相。"

正德帝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说说看。"

"这份奏折用意很明显,"沈明轩说,"表面上是弹劾几个官员,实际上是要否定整个改革方案。而且时机选得很巧妙,正好在盐商们上书反对改革之后。"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白衣堂近日搜集的情报。严嵩的长子严世蕃,最近频繁与几个大盐商密会。他们不仅密谋阻挠改革,还在暗中收买朝中官员。"

"有证据吗?"正德帝问。

"这份是严世蕃的亲笔信,"沈明轩呈上一封书信,"写给苏州盐商徐乾学的。信中明确提到要"合力阻挠新政",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予好处。"

正德帝仔细查看信件,眉头渐渐皱起:"这些人,真是好大的胆子!"

"不过臣建议暂时不要点破,"沈明轩说,"这反而是个机会。"

"怎么说?"

"严嵩一党此举,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有些操之过急。"沈明轩分析道,"他们这么快就发难,说明对改革很是忌惮。而且......"

他停顿了一下:"臣怀疑,他们背后还有更大的秘密。思雨最近发现,几个反对改革最激烈的盐商,都与那个神秘的"天门"组织有关。"

正德帝的目光顿时变得锐利:"又是"天门"?看来这盐政改革,还真是牵出一条大鱼啊。"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太监快步进来:"陛下,兵部急报!宁波水师发现大批倭船集结,疑似准备大举入侵!"

沈明轩心中一惊。时机太巧了,这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宁波水师的奏报在哪里?"正德帝沉声问道。

太监呈上急报,沈明轩也凑近查看。奏报称,近日在舟山群岛外发现大批倭船聚集,数量超过百艘,似有大举入侵之势。

"这时机,未免太巧了。"正德帝意味深长地看了沈明轩一眼。

"确实蹊跷,"沈明轩说,"根据之前的情报,倭寇原计划是在中元节前后行动,现在突然提前,很可能是收到了什么消息。"

他心中快速思索着。严嵩一党突然发难,倭寇也在此时集结,这绝非巧合。一个大胆的推测在脑中形成。

"陛下可还记得永昌号上发现的那个密室?"沈明轩问。

正德帝点点头:"你是说,这些事情都与"天门"有关?"

"很可能。"沈明轩从怀中取出一张图纸,"这是思雨根据各种线索绘制的关系图。您看,这些反对改革的盐商,不仅与严党有往来,还都与"天门"有密切联系。而最近倭寇活动频繁的海域,恰好是这些盐商的势力范围。"

正德帝仔细查看图纸,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们这是要里应外合?"

"不止如此,"沈明轩说,"臣怀疑,他们是想利用倭寇之患来阻挠改革。一旦海防吃紧,朝廷必然要集中精力应对,改革之事就只能暂缓。"

"好一招声东击西!"正德帝重重拍案,"这些人,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但沈明轩却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不过,这或许也是个机会。"

"哦?"正德帝来了兴趣,"说说看。"

"既然他们想利用倭寇之事来阻挠改革,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沈明轩说,"可以借此机会,一举打破他们的部署。"

他走到御案前,指着舆图分析:"目前倭寇集结在舟山群岛,表面上来势汹汹,但实际上反而暴露了他们的意图。我们完全可以......"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急报:"陛下,张居正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张居正快步入内,脸色凝重。向皇帝行礼后,他看了沈明轩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说吧,什么事这么急?"正德帝问。

"回陛下,臣刚收到白衣堂的密报。"张居正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发现严世蕃与倭寇使者秘密会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到了一个日期:十五日。"

沈明轩心中一震。十五日,正是中元节。这与当初在永昌号密室中发现的预言完全吻合。

"不止如此,"张居正继续说,"他们还提到了"天门"要在那天举行什么重要仪式。具体内容没有打探到,但听说与皇室有关。"

正德帝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沈明轩则在快速思考,将各条线索联系起来:严党突然发难、倭寇集结、中元节的仪式、皇室的秘密......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惊人的阴谋。

"陛下,"他突然说,"臣建议立即采取行动,但不是应对倭寇,而是要先发制人。"

"怎么说?"正德帝示意他继续。

"倭寇的威胁固然紧急,但那很可能只是一个幌子。"沈明轩分析道,"真正的危险在京城。我们可以......"

他压低声音,详细说明了计划。随着他的讲述,正德帝的眼神越来越亮,而张居正则时不时点头。

"这计划可行,"张居正说,"但需要一个合适的突破口。严党根基深厚,不易动摇。"

"突破口已经有了,"沈明轩说,"就在今早严嵩的奏折中。"

他从案上拿起那份奏折:"严嵩指控我们勾结海商,但他不知道,白衣堂早已掌握了他儿子与倭寇勾结的证据。我们完全可以将计就计......"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骚动。片刻后,一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陛下,大事不好!户部尚书杨廷和大人被刺客袭击,重伤昏迷!"

屋内瞬间寂静。杨廷和是支持改革的重臣,这次遇刺显然不是偶然。

"来人,"正德帝沉声道,"传旨锁城,任何人不得出入!"

沈明轩和张居正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凝重。局势比想象的要危急得多,对方显然已经开始行动了。

"立即派人保护其他重臣,"正德帝对太监吩咐道,"另外,召集御医院为杨卿家医治。"

"陛下,"沈明轩说,"让臣去看看杨大人的伤势。也许能从中发现些线索。"

正德帝点头应允。就在沈明轩准备告退时,张居正突然开口:"让我随你一同前往。顺便......也该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的手段了。"

两人快步走在宫道上,冷风阵阵。张居正压低声音:"你觉得,这次刺杀是冲着谁来的?"

"表面上是为了阻挠改革,"沈明轩说,"但更像是一个信号。他们要让所有支持改革的人知道后果。"

"确实如此。"张居正叹了口气,"不过他们似乎忘了一件事......"

"什么?"

"当年你破获的第一个案子,"张居正意味深长地说,"就是一起看似简单的刺杀案。结果呢?反而暴露了更大的阴谋。这次,或许也是一样。"

沈明轩心中一动。确实,每次看似危急的局面,往往都暗藏转机。想到这里,他脚步不由加快。

杨府内,气氛凝重。府医正在为杨廷和包扎伤口,几名衙役在现场勘查。

"让我看看。"沈明轩上前查看伤势。

三道刀伤,虽然鲜血淋漓,但都避开了要害。这种伤法,看似凶狠,实则留有余地。显然,行凶者另有目的。

"大人,"一名衙役走过来,"我们在墙角发现了这个。"

那是一枚铜钱,很普通,但仔细看却发现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符号——一道门的形状。

"天门......"沈明轩和张居正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就在这时,杨廷和突然醒转,抓住沈明轩的手,艰难地说:"小......小心......他们说......中元节......"

话未说完,又昏了过去。但这短短几个字,已经印证了沈明轩的猜测。这次刺杀,确实与中元节的阴谋有关。

"去把杨大人的随身物品都收集起来,"沈明轩对衙役说,"特别是近日的信件往来。"

杨府书房内,沈明轩仔细翻看着杨廷和近日的书信。张居正则在一旁与白衣堂的密探交谈,了解案发时的细节。

"有发现了。"沈明轩从一叠信件中抽出一封,"这是三天前送来的,笔迹有些眼熟。"

张居正凑近查看,神色顿时凝重:"这是严世蕃的字迹。"

信中暗示杨廷和"识时务者为俊杰",言辞间既有拉拢之意,又带着几分威胁。最后还特意提到"中元有变,望大人三思"。

"先是拉拢,后是威胁,最后是刺杀。"张居正冷笑,"这些人,手段倒是齐全。"

"不,"沈明轩摇头,"这次刺杀未必是严党所为。"

"何以见得?"

"你看这个。"沈明轩指着信中一处,那里有一个很小的墨点,"这不是普通的污渍,而是一个记号。我在永昌号的密室里见过类似的标记。"

他取出那枚在现场发现的铜钱:"你看这个门形符号,与墨点的位置正好对应。这是"天门"组织的联络方式。"

张居正倒吸一口冷气:"你是说,严党背后是"天门"在操控?"

"或者说,他们都是棋子。"沈明轩说,"真正的对手,是那个神秘的"天门"组织。他们借严党之手反对改革,又借刺杀之事制造混乱,为中元节的行动创造条件。"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思雨快步走进来,脸色有些苍白:"父亲,我查到一些事。那个给杨大人送信的人,是永昌号案中一个死者的兄弟!"

沈明轩和张居正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案情,似乎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说下去。"沈明轩示意思雨继续。

"那人名叫林远,他兄弟林栋是永昌号上的水手。"思雨说,"但奇怪的是,林栋明明已经死了,可是前几天却有人看到他出现在城南的一座破庙里。"

"死而复生?"张居正皱眉。

"不,"沈明轩突然想到什么,"是替身!永昌号上的尸体,很可能被掉包了。这么说,林栋是"天门"的人?"

"不只是林栋,"思雨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我查到至少还有三个永昌号的"死者"最近都在城中出现过。他们分别在盐商、倭寇和朝中都有联系。"

沈明轩接过名单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这些"死而复生"的人,位置分布非常有讲究,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

"最关键的是这个,"思雨指着名单上一个名字,"永昌号的大副陈海,前天在城南的觉明寺出现过。而就在昨天,严世蕃也去过那里。"

张居正神色一动:"觉明寺?那不是......"

"对,"沈明轩接过话头,"是当年皇室施粥的地方。而且,寺中还供奉着一块据说是前朝遗留的玉玺。"

三人都沉默了。这些线索连在一起,勾勒出一个令人心惊的图景:永昌号的案子、严党的反对、倭寇的威胁、杨廷和被刺、神秘的天门组织......所有这些事件背后,似乎都指向一个更大的阴谋。

"父亲,"思雨突然说,"你还记得那个预言吗?"中元月至,金匮玉符,天门开启"......"

沈明轩心中一震。他想起了那个雨夜,临死的女子留下的最后话语。现在看来,那不只是一个预言,更像是一个行动计划。

"我明白了,"他豁然开朗,"他们要在中元节那天,利用觉明寺的玉玺进行某种仪式。而这一切,都与皇室有关!"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一个白衣堂的密探匆匆跑进来:"大人不好了!严世蕃带人包围了觉明寺,说是查抄叛党窝点。寺中的僧人全都被抓了起来!"

张居正脸色大变:"他们这是要毁尸灭迹?"

"不,"沈明轩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们是要清场。中元节就在三天后,他们开始为仪式做准备了。"

"那我们......"思雨望向父亲。

"立刻进宫!"沈明轩站起身,"事不宜迟,必须让陛下知道真相。张大人,请你立即调动可靠的人手,务必盯住觉明寺的一举一动。思雨,你去联系白衣堂,让他们......"

暮色四合,宫城显得格外森严。

沈明轩快步穿过长长的廊道,脑中飞速运转。事态的发展比预想的要快得多,他们必须抢在对方之前采取行动。

御书房内,正德帝听完汇报,神色凝重:"你是说,这一切都与皇室有关?"

"臣以为,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传国玉玺。"沈明轩说,"根据史料记载,前朝灭亡时,确有一块玉玺下落不明。而觉明寺的那块"玉玺",据说就是那时候流传下来的。"

"但那不过是个仿品,"正德帝说,"真的玉玺......"

他突然停住,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沈明轩心中一动,看来玉玺的秘密,连皇帝也未必完全知晓。

"陛下,不管真假,他们既然选在中元节行动,必定是经过精心策划。"沈明轩说,"臣建议,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你有什么计划?"

"请陛下降旨,命臣彻查觉明寺。"沈明轩说,"表面上是查抄叛党,实则暗中监视严世蕃的动向。另外......"

他压低声音,详细说明了计划的其他部分。正德帝听完,眼中精光闪动:"好!就按你说的办。"

与此同时,城南觉明寺。

"大人,整个寺院都搜查过了,没有发现可疑人物。"一个衙役向严世蕃报告。

严世蕃负手而立,望着佛殿上的匾额,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很好,让人继续把守,任何人不得进出。"

他转身走向后院,那里有一个隐秘的地下室。一盏油灯在风中摇曳,照出墙上一个古老的符号——一道门的形状。

就在这时,寺外传来一阵嘈杂。严世蕃皱眉走出,只见一队官兵正在展示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查办觉明寺一案......"

严世蕃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圣旨在此,本官自当配合。"

夜色渐深,觉明寺内灯火通明。

沈明轩带着一队官兵仔细搜查着每个角落,表面上是例行公事,实则在暗中观察严世蕃的反应。果然,每当他们靠近后院某处,对方的神色就会有细微的变化。

"大人,"严世蕃陪在一旁,语气恭敬中带着一丝不耐,"寺中上下都已搜查过了,不如......"

"严大人莫急,"沈明轩微笑道,"既然是奉旨查案,自然要仔细些。对了,听说后院有个地下室?"

严世蕃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是有这么个地方,不过都是些破旧杂物,不值一看。"

"那也要看看,"沈明轩不动声色,"免得让人说我们办案不严谨。"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白衣堂的密探装扮成小贩,趁乱递给沈明轩一个眼色。沈明轩心中了然,张居正那边已经准备就绪。

"来人,"他突然提高声音,"去后院查看!"

严世蕃脸色微变,正要阻拦,却见官兵们已经快步向后院涌去。就在这时,寺外突然传来一阵锣声。

"不好!"严世蕃脸色大变,"有人......"

话音未落,寺中各处突然燃起了烟花,照亮了夜空。这是白衣堂的信号,张居正带人已经包围了整座寺院。

"严大人,"沈明轩冷笑,"看来你要解释的事情很多啊。"

严世蕃狠狠盯着他:"沈明轩,你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们?你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

"哦?"沈明轩不动声色,"是指"天门"吗?还是说,那个与皇室有关的秘密?"

严世蕃瞳孔一缩:"你......"

"叛党在此!"突然,后院传来一声大喝,"发现地下密室,内有大量叛党文书!"

严世蕃脸色煞白,转身就要逃跑,却被早已埋伏的官兵拿下。沈明轩快步走向后院,心中却在思索:这一切,似乎太顺利了。

果然,当他走进地下室时,发现墙上的符号旁边还刻着一行小字:

"机关算尽太聪明,终是意外惊破梦。中元有变,天门将开,血月当空之夜,一切都将真相大白。"

"大人!"张居正快步走进地下室,"我们在密室另一端发现了暗道,但......里面是空的。"

沈明轩默默注视着墙上的字迹。那股不安的感觉越发强烈:严世蕃被抓得太容易了,这个密室的发现也太过刻意。对方是在故意引导他们?

"把严世蕃带来。"他沉声说。

很快,被缚的严世蕃被押到地下室。看到墙上的字迹,他突然发出一阵狂笑:"沈明轩,你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什么意思?"

"你以为抓住我就能阻止天门的计划?"严世蕃冷笑,"这里不过是一个弃子。真正的行动,早就开始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官兵跌跌撞撞地跑进来:"大人,大事不好!杨......杨廷和大人不见了!"

"什么?"张居正脸色大变,"他不是在府中养伤吗?"

"府上的人都被迷晕了,"官兵喘着气说,"而且......而且在杨大人的床上发现了一封信!"

沈明轩接过信展开,只见上面写着:

"棋子已到位,大局将启。血月当空之夜,觉明寺只是明处,真正的行动在暗处。想救杨廷和,就去太医院的藏书阁,那里藏着你们一直想知道的秘密。"

落款处画着一个古怪的符号,像是某种占卜用的天文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这个王朝叫大兴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