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的终点是滇南省勐卯市,离缅北克钦邦非常近,最近的城市是木姐市。
勐卯这座城市,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三面与膘国相连,甚至出现非常罕见的一村寨两国现象。
毗邻膘国的木姐市,是我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年平均气温21 ℃ ,森林覆盖率达55.02%。
在勐卯街头,随处可见膘国人,勐卯的很多餐馆、商铺都是请的膘国人当服务员。
据说他们的工资比国内低很多,却又更勤劳,所以颇得老板们喜欢。
膘国翡翠闻名世界,作为与膘国交界的勐卯自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翡翠、玉器集散中心。
这里有约8万人从事与玉器、玉石相关的产业,进入到网络时代后,玉器直播的人数多达3万多人。
哥丹威兄弟都是克钦邦人,而桑帛则是果敢人。
他们的老大,正是第三特区主席丁英手下的大号马仔。
整个膘国共有四个“特区”,它们分别为:
第一特区果敢(原缅共东北军区,改编为第一特区,原副司令彭家声任主席——果敢王);
第二特区佤邦(原缅共中部军区,改编为第二特区,原副司令鲍有祥任主席——佤邦王);
第三特区克钦邦(原缅共101军区,改编为第三特区,原司令丁英任主席——克钦王);
第四特区小勐拉(原缅共815军区,改编为掸邦第四特区,原司令林明贤任主席——勐拉王)。
这四个人,都是在1989年发动兵变,陆续脱离了缅共的控制。
1986年以后至1989年缅共彻底解体,其原属武装统辖地一分为四,四大军阀割地圈城,各自为王。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下膘国的近代历史。
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日不落帝国统治的殖民时期,还是今日支离破碎的膘国共和国,膘国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还不如说它始终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着。
虽然膘国人的主体从血缘上看是藏人的后裔,但人种学者却在膘国内区分出135个操不同语言的部族。
当代膘国政府在本国境内承认了67种语言和8个民族的官方地位。
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
华人华侨约250万人。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虽然这些部落中的大多数族人都是心性平和的佛教徒,但少数最为隔绝偏远的部族——尤其是芒人、纳迦人、克伦人和克钦人,都是原始万物有灵论的信仰者,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独立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在世人眼中,很多人以为膘国是个小国家,实则不然!
膘国面积有67.7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40位,远超倭国、日不落国和汉斯国,妥妥的“大国”!
在东南亚排第二,其形状宛如一颗钻石,又像一个倒U字形。
膘国共分为7个省、7个邦和联邦区。
7个省分别为:仰光、曼德勒、勃固、马圭、实皆、伊洛瓦底、德林达依。
7个邦分别为掸邦、克钦邦、克耶邦、孟邦、克伦邦、钦邦、若开邦;联邦区为首都内比都(原为仰光)。
论血统和文化,“一特”果敢人就是汉族人。
“二特”佤邦人主要是佤族人。
“三特”克钦人则跟咱们的景颇族同宗同源,而“四特”小勐拉的主体民族,则为傣族人。
其实在膘国,邦和省是同样的行政级别,只不过,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省名基本实行“省市同名”原则,即省名与省会城市名相同。
邦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邦名全部实行“邦族同名”原则,即邦名与该邦的主体民族名相同。
而特区,则是膘国联邦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特区不同于省和邦,它们通常具有更高的自治权,其设立更多地考虑到了历史、政治或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