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鲍有祥当选为佤邦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佤邦联合党总书记。
此时的佤邦已经成为膘国最强诸侯,而鲍有祥也成了手握党、政、军大权的封疆大吏。
1996年,佤邦联合军配合政府军打败毒枭坤沙后,成为金三角地区势力最大的地方武装。
鲍有祥1950年出生于滇南沧源县的岩帅,父亲鲍岩嘎是当地着名的佤王,曾作为佤族代表两次进京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的亲切接见。
第三特区克钦邦,即原缅共101军区,是缅共中最晚组建的一个军区,成员基本上是克钦族。
军队为克钦新民主独立军,现有军队人,预备役人。
1989年彭家声脱离缅共后,丁英(全名为泽孔丁英,克钦族人)等看到缅共大势已去,权衡再三,也与缅共决裂。
成立了“克钦新民主独立军”,任司令兼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泽龙副之。
“克钦族”也自称为“景颇人”,与滇南境内景颇人同族。
克钦族教育之发达与它落后的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早年西方传教士来到克钦族山区,为他们创造了景颇文字,兴医院,办学校,建教堂,如今克钦族领袖中居然很多人都有着在欧美留学的经历。
克钦族的武装辖地,目前是原缅共四个特区中最为富裕的。
膘国这个贫穷国度最为珍贵的两项宝藏就是“玉石”和“柚木”,而这两项宝藏基本上全部集中在了景颇人武装的辖地。
碧绿的翡翠宝玉和金红的百年柚木,自古以来在我国都属于珍贵之物。
于是在丁英的鼓励和支持下,大批生性冒险敢作敢为的闽中客商都蜂拥到了膘国开矿和伐木。
克钦独立军的政治诉求与果敢同盟军不一样,同盟军是想实现高度自治,而克钦军则想有自己的独立政府,并一直为此在与膘国军队抗争。
膘国一共有17支少数民族武装,到目前为止,就剩下“克钦”和“克伦”没有归顺政府。
克钦族一直坚持“独立建国”。
克钦人的构想是,靠着山姆国的帮助和基督教文明的感召,在华夏-膘国-暹罗国境内建立一个包括景颇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在内的“文蚌”族国家。
长期以来,克钦邦和我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但同时由于它那暗藏的那个过于“宏大”的抱负,以及特立独行的基督教信仰,在克钦邦闹独立的议题上,不但膘国不同意,咱华夏也不乐意。
因为,一旦克钦人独立,很可能会山姆国人的支持下,在我国景颇族中制造不和谐因素。
最后来了解一下第四特区小勐拉。
由于我国滇南境内有个勐腊,为了区别缅北的勐拉,因此,“第四特区”就又被叫成了“小勐拉”。
主要军事主体为“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也称“勐拉军”,约有正规军3600人,民兵2000人。
最高领导林明贤,是个正宗的华夏人,曾经的羊城知青。
而林明贤另外一个很“不一般”的身份,他是“果敢王”彭家声的女婿,现任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彭德仁的姐夫!
严格说,是一个极为袖珍的“割据之地”。
不仅人口在几支地方民族武装中最少,兵力约3000人,地理面积也是相对最小。
身为彭家声的女婿、彭德仁的大姐夫,作为缅北重要军阀之一,按说林明贤应该积极支援果敢同盟军的军事行动才对。
但是,林明贤却公开发表声明——不介入、不参与、不站队,保持中立!尽量明哲保身,跟缅军也长期相安无事。
林明贤执掌小勐拉后,马上推出了“第四特区替代种植计划”,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替代罂粟,开始全面禁毒。
林部是最早在其辖区内全面禁绝鸦片种植和毒品买卖的,到了1997年,小勐拉被认定为了“无毒区”,得到了联合国禁毒署的认可和表彰。
第四特区所走的是所谓的“经济发展路线”。
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主张,主要靠旅游业、博彩业和皮肉生意为主。
第四特区在数支割据武装中,地盘如弹丸,又处于夹缝之中。
其北部,是强大的佤联军的南部通道的起点,佤邦南下暹罗国贩毒必经“815”部。
林部属于“和平民主民族阵线”中的小兄弟,佤邦的行动,林部是不得不配合与支持的。
其南部,与原坤沙部很近,常常面临坤沙的压力。
坤沙当时“北上计划”中的游击小分队,时常出现在林明贤部所在区域内的“野人山”一带。
东面是西双版纳,西面,属于“第四特区”的辖区仅为30余公里,其余地区,为政府军控制。
故此,林明贤的住宅距离中缅边界只有几米远,情况不妙的话,几步就跑华夏这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