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寺急忙去禀告长老。
长老一听,连忙带着三五个侍者赶到廊下,厉声喝道:
“智深,不得无礼!”
鲁智深虽已大醉,但认得长老,立刻丢了棒子,上前行礼问讯,指着廊下说道:
“洒家不过喝了两碗酒,并没有招惹他们,可这些人却引人来打洒家。”
长老说道:
“看在我的面子上,快回去睡觉,明日再说。”
鲁智深却道:
“若不是看长老的面子,洒家非打死这些秃驴不可!”
长老让侍者扶智深回到禅床上,智深一倒下便呼呼大睡。
此时,众多职事僧人围住长老,纷纷抱怨道:
“弟子们早就劝长老,这种人留不得!”
“今天事情闹成这样,本寺怎么容得下这样的野和尚?”
“这可是扰乱清规。”
长老无奈说道:
“虽然他眼下确实闹腾,但将来必能修成正果。”
“如今,只能看在赵员外的面子上,暂且容忍这一回。”
“我明日会找他好好责备。”
众僧听了,冷笑道:
“好一个糊涂的长老!”
说罢,散去歇息。
次日,早斋后,长老让侍者去僧堂找鲁智深,却发现他还没起床。
待他醒来后,随意披上直裰,光着脚,一溜烟跑出僧堂。侍者追出去一看,只见智深正蹲在佛殿后方便,忍不住笑了起来。
等智深净了手,侍者说道:
“长老请你过去说话。”
智深便跟着侍者来到方丈。
长老见了智深,叹道:
“智深,你虽然是武夫出身,但赵员外檀越已为你剃度,我也为你摩顶受记。”
“作为僧人,当遵守五戒:一不可杀生,二不可偷盗,三不可邪淫,四不可贪酒,五不可妄语。”
“这五戒乃是僧家立身之本。”
“尤其是酒戒,最为重要。你为何昨晚大醉,不但打了门子,还损坏了藏殿的朱红槅子,把火工道人也打跑了,喊声扰寺?”
“你这般作为,如何对得起佛门清规?”
智深听罢,立刻跪下说道:
“今后再也不敢了。”
长老道:
“既然出家,就该守戒。你昨夜破戒乱规,我若不是念在赵员外的面子,早已将你逐出寺门。以后切莫再犯!”
智深连声答应:
“不敢了,不敢了。”
长老见状,便让他起来,留在方丈里吃早饭,又用好言语规劝他,并取出一件细布直裰和一双僧鞋赠与智深,让他回僧堂去。
这时,长老吟诵起唐代名贤张旭所作的《醉歌行》,赞美酒意酣畅之妙,道:
“金瓯溢满斟欢伯,双手捧来眼迷离。
仰头长舒如玉虹,咽吞仍觉江湖窄。
昔时侍宴玉皇前,对饮无人堪作敌。
蟠桃烂熟堆珊瑚,琼液浓斟浮琥珀。
流霞畅饮数百杯,肌肤润泽腮生赤。
天地闻知酒量洪,天命赐我三千石。
飞仙相劝不计数,酩酊神清舒筋骨。”
长老吟完诗,又叹了口气,感慨酒虽美,却非僧人应沾染之物。
东君命我赋新诗,笑指三山咏标格。
信笔挥成五百言,不觉酒席前落了头巾。
宴罢昏迷不知归路,误乘鸾车竟入仙境。
仙童将我扶下紫云,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
一饮千钟赋百首诗,草书乱撒如风舞电划。
诗中所言,饮酒不可尽欢,酒虽能助兴,却亦可误事。常言道:
“酒能成事,亦能败事。”
即便是小胆之人,饮了酒也会鲁莽妄为,更何况是天性豪放之人。
再说鲁智深,自从醉酒闹事后,三四个月都不敢出寺门。
一日,天气骤然炎热,正值二月。
鲁智深离了僧房,随意漫步走到山门外,站在原地,远望五台山,连声喝彩。
不料,忽听得山下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随风吹上山来。
智深立刻回僧堂取了些银两揣在怀中,信步下山。出得“五台福地”的牌楼,见前方竟是一个市集,大约有五七百户人家。
集市上既有卖肉卖菜的,也有酒店和面店。
智深心想:
“真是干枯!”
“早知道这里有市集,何必抢那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