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稍稍客套了几句,终究还是按捺不住此刻的雅兴,纷纷应下了长公主的要求。
她们虽不如朝堂之上的官员满腹经纶,但也好风雅之词,吟诗作赋不说是信手拈来,但也颇具见解。
众人纷纷说出自己最喜爱的一首,甚至还加了不少自己的看法。
很快,有三首诗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受众多女子青睐和喜爱的佳作。
长公主查看所作之人后,对此感到无比惊讶,不禁感叹道:“想不到,这三首竟是同一人所作?”
以往赏花宴也有人吟诗作画,但只要镇南王在京中,那‘魁首’必是落在镇南王头上。
可惜镇南王虽已班师回朝,但今日未曾前来赴宴,抄录的诗中自然不可能有他的名讳。
长公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谁也不会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镇南王,此刻已经是废人。
她看着落款那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的署名,喃喃自语:“顾星河,这不是那位名震京城的新科状元吗?”
‘顾星河’三个字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般,在众多贵女间炸开了花。
俗话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殊不知,那些才情出众的男子同样也会成为众多女子倾慕追逐的对象。
在座有不少正值妙龄、如花似玉的少女,此刻听见状元郎的,名讳皆是一副春心萌动、娇羞可人的模样。
而在座诸位夫人们心中亦各自有着一番打算。
姜挽云对顾星河也有所耳闻,新科状元,年仅十六,才高八斗、博学多才。
听说其在殿试面临百官刁难时都能口若悬河,其才华比起镇南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怪众人如此激动。
只见坐在长公主右下方的老妇忍不住开口称赞道:“不愧是圣上钦点的新科状元,年仅十六便有此等才华,令人折服。”
她的声音中满是对新科状元的赞赏。
姜挽云闻声转头看去,说话之人身穿紫色缎子对襟马褂,头上戴着个金镶玉的抹额,装扮十分端庄大气,无疑是标准的诰命夫人风范。
再仔细端详那张面容,姜挽云发现此人的眉眼轮廓竟与孟淑涵极为相像。
倘若她没有猜错的话,那位便是当今丞相府中的当家主母,亦是孟淑涵的母亲。
随即,她想到丞相府那位与状元郎同龄的孟家小姐。
新科状元可是京中新贵,好几家大臣都想抢着让他做自家女婿。
这位丞相夫人,恐怕也有想法。
猜出丞相夫人想法的不止姜挽云一个人。
长公主也纳闷看向一向沉默寡言的孟老夫人,只觉此话有些熟悉。
她仿佛记得,当初姜尚书也是状元出身,这老东西也曾在宴会上夸赞,结果转头就让女儿去勾搭,还没到一年就招成女婿。
别人或许记不起这话,但她对此印象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