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杯、琉璃盏、碧玉觞、金足樽、翡翠盘,食如酪、酒如泉,古琴涔涔,美人如玉。
皇家的夜宴就像一副美仑美奂的画卷,开放在盛世中秋的月色下。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麻鸭、烧雏鸡、烧子鹅……
清蒸哈什蚂、烀烂甲鱼、抓炒对虾、什锦套肠儿、熘鱼肚……
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团、罐罐儿鹌鹑、清蒸银鱼……
炖得烂熟的牦牛肉,软嫩香糯,入口即化,没有一丝腥味,口感极佳。
晚宴的气氛空前热闹,身着轻纱的侍女往来穿梭,频频为席间的宾客倒酒,丝竹声声不绝于耳,众宾客觥筹交错,言语欢畅,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
“如此中秋佳节,没有好诗助兴,岂不是太煞风景?”杨广露出他那招牌式笑容。
“晋王殿下近日是否又有新作?”年近花甲的越公杨素立时来了兴趣。
“臣弟怎可拔了太子头筹,还是请太子先来。”杨广朗声笑道。
“只因梓儿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本太子近日吃不香,睡不着,觉得作诗颇为无趣,梓儿可是把你皇兄害惨了!
……不过既然是中秋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那本太子就勉为其难地写上一首。”
太子转过头,对身旁的侍女吩咐道:“取纸笔来,记录!”
待负责记录的宫人准备妥当,太子略作思考便开口吟诵起来: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众人鼓掌道贺,开始品评。
雪薇大声为父王喝彩。
“太子哥哥这诗意境优雅,同一轮月亮,照见了梓儿,也照见我们的亲人,世间如此美好,让人心生宁静!”杨梓笑着赞美道。
“团团圆圆过中秋,甚好!本王也以团团开头,写上一首,聊助酒兴,诸位听好了!”
杨广笑容可掬,开始吟诵,他的声音抑扬顿挫:
团团素月净,翛翛夕景清。
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
披衣出荆户,蹑履步山楹。
欣睹明党亮,喜见泰阶平。
觜参犹可识,牛女尚分明。
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
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
众人举杯祝贺,以诗佐酒,实乃人生乐事。
这首诗有十四句,算是一种排律,可以有很多句,而且是一韵到底。
这时代的考试,考的就是这种排律。
大隋朝此时还没严格的定义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以杨梓所知道的,那是唐朝人在唐诗兴盛后做出的重新分类。
杨梓正在独自品味,忽听杨广笑嘻嘻说道:“琼花皇妹已评点过太子的诗,为何对本王的诗,却一言不发?”
“皇妹不是正在仔细品读嘛!二皇兄的诗,清新明朗,动静相宜,更是表达了自己对于佳节的不同情感,有喜悦,有踌躇,甚至有说不出来的莫名情感。”
“只是皇妹认为,两位皇兄的诗,美则美矣,但总觉得面对如此佳节,良辰美景,皎皎明月,诗的意境总显得有些单薄,……拘束了些,不够自由!”杨梓一笑倾城,看得席间众人心生恍惚。
杨广强行压下自己的心神,笑呵呵地说道:“那皇妹觉得,又该当如何?”
“不如由小妹,来写首词吧!”杨梓想了想,眼眸弯成浅浅的月牙,轻声笑道。
“好!”众人大声喝彩起哄,满怀期待。
席间气氛陡然高涨。
什么时候本宫有这么多粉丝了?
杨梓心中疑惑,观察着席间众人的反应,有点始料未及。
诗的格律凝练紧凑,词则是轻灵妩媚、形式开放,杨梓觉得,词更有利于抒发情感。
在这中秋之夜,用词来表达心情,最为合适不过。
杨梓沉下心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她抬起头,目光穿过幽深如墨的苍穹,不知道在那里,有没有前世的父母,正默默地看着自己。
一轮圆月半挂空中,杨梓的声音柔美清澈,如夜空中响起的风铃。
“明月几时有?”公主的词,以问句开头。
席间瞬间安静,变得落针可闻。
许多人甚至屏住了呼吸,侧耳倾听。
众人突然觉得,自己也很想知道,梓公主后面将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
杨梓嘴角微微上扬,她的情绪代入,很成功。
“把酒问青天。”杨梓高举手中的酒杯,声音一下子高亢起来。
片刻后,杨梓轻翻玉腕,将杯中的酒倾洒在月光里。
负责记录的小内侍,连忙挥毫疾书。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杨梓降低了音调,声音变得低沉,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沟通天上的神明。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