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是何年。
众人开始连起来念诵,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
“好有想象力的词!”
“好词啊,还有呢?”
“不会就这么完了吧?”
众人意犹未尽,窃窃私语,投向杨梓的目光里,充满了热情。
“我欲乘风归去,”待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杨梓清泠的声音,才又在夜空中响起。
众人连忙停止了私语,凝聚精神,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杨梓降下声调,仿佛在陈述一件事实,无悲无喜。
那些琼楼玉宇,就好像她曾经见过似的。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杨梓念完这一句,又停了下来,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席间众人的反应。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众人模仿着杨梓的语气,轻声吟诵,细细品味,更觉余韵无穷。
对于杨梓这般吟诵的节奏、起伏、语速的把握,众人也觉得颇为新奇,似乎这样能让人更容易将情绪沉浸其中,领悟诗词中的意境。
当众人以为这首词已经结束,正要喝彩品评时,杨梓清丽婉转的声音再次响起。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杨梓没有再吊众人的胃口,而是控制好情感、语速和节奏,一口气吟诵了很多句。
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此不正能说明佳节难得,相聚不易吗?
众人心中涌起各种各样的心思,有人望着眼前的璧人,眼里全是柔情;有人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眸间泛起泪光;甚至有人还在想着烟花柳巷里,前日认识的花魁。
不一而论,总之就是月色如此美丽,本就应该与自己最在意的人一起分享,共诉天伦,还有那些闺房里的私密之情。
“似乎还没有完!皇妹,不知皇兄猜得可对?”杨广那极有辨识度的声音,乐呵呵地响起,提醒了沉醉在月色里的众人。
众人如梦初醒,目光纷纷投向梓公主。
杨梓微微一笑,嘴角上扬,足以媚惑众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没有人发出声音,他们似乎已经沉浸在杨梓营造的诗词世界里,又仿佛是在等着杨梓的下一句。
风…轻轻吹过。
明月无声,少女无言。
……
古人有“以神相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
但愿人长久,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打通了空间的阻隔。让明月将彼此分离的人联系在一起。
这两句表现了在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精神境界的丰富与博大。
“好词,没想到这种长短句,竟是如此清新动人、引人入胜。皇妹,你这可能算是开启了诗词世界的一个新时代!”沉默半晌后,杨广最先反应过来,击掌大赞。
这个神经病,鉴赏力倒是挺敏锐的,杨梓心中的反感,似乎少了许多。
李秀宁妙目生辉,俏脸上升起一抹兴奋,仿佛自己见证了传世佳作诞生一般。
杨玉儿、雪薇的俏脸上也泛起红晕,她们有点激动,与有荣焉,现在她们就是人群里的焦点。
三贱客!!!
大庭院的广场上,人们纷纷往这边聚集,举杯相贺,议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许多人投来灼热目光,似乎要将杨梓融化。
“此词,不日将会引爆京城!”
“我看梓公主是天上的仙子下凡,词中的景物,她定是见过,不然怎能描绘得如此美丽,如此传神。”
各种各样的评论,像这月色下的清风一样,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太子不停地赞叹,细品着词中的意境、韵味,心中升起情思,缕缕不绝。
“皇妹,本王现在有些嫉妒了!”杨广还是那幅笑容可掬的样子。
……
“确实好词,美仑美奂,竟连本仙子都被你感动了!”那道熟悉的声音,又在杨梓的意识里响起。
本仙子?她竟然用仙子自称,难道这个世界,真的有神仙?
“你究竟是谁?”杨梓稳住心神,开口问道。
“我是琼花仙子。”熟悉的声音回答道。
“呃…琼花,嘶……,好像在称呼我自己?我就叫你大花……”杨梓深吸了一口气,想了想,笑着改口道:“不,还是叫你如花吧。”
“果然是一路货色,回去再说吧,我会在你梦中出现。”大花似乎撇了撇嘴,不置可否。
……
PS:
补抄东坡《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因为后面有个关于明月几时有的爆笑音乐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