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芳草如梦 > 第72章 修补工艺

第72章 修补工艺

“不喽锅--不喽盆--咧--”

1990年以前有过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生活经验的人,很多都听到过这句走街串巷、悠长悠长、拖着尾音的淮扬地方口音的吆喝声。

这个“不喽”到底是地方方言口语,还是真的有这两个字,我弄不明白,小时候经常听到用到。

“这个豆虫恁么吓人,你把它不喽一边儿去”;

“明儿个有雨,你把这堆柴火不喽不喽晒晒,好烧锅”;

“我没和他打架,我不喽他一下,他就倒了”;

大概意思就是“推开”、“摊开”吧。

小时候听到“不喽锅不喽盆”,就在想,不就是“补锅、补盆”吗,许多年后才知道人家喊的有多么正确----“补漏锅、补漏盆”。方言的“不喽”则应该是“拔(be)拉(le)”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些锔匠的手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日常用品锅碗瓢盆就算摔烂一块、有一点破损,是不舍得扔掉的,是要修补继续使用的,真正能做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一个和面的陶瓷盆,烂成三瓣儿;一只碗,摔掉了一块,技艺高超的锔匠师傅来了照样给你修复成可以使用。工具类似于二胡那个“弦”,两端固定的松软的牛皮绳子,穿插入装有钻头的钻杆儿,随着绳子来回伸缩的惯性,一个个孔就打成了,不管碗盆厚薄,要注意不能打穿。

一整套的钻孔、拼兑、楔钉,(好像拼兑时要在接口处涂抹一层类似于白石灰、粘合剂之类的东西,涂抹均匀完全做好后晾干洗掉)对力度深浅的掌控、对拼兑的精确、轻重缓急的把握,简直就是一首高山流水、曲高和寡的霓裳羽衣曲,交给你时甚至做到“滴水不漏”。

倭国国立博物馆珍藏的宋朝龙泉窑青釉花口、蚂蟥绊碗,那个修复工艺就是“锔”。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生活的逐渐变好,谁家的锅碗破损,打扫进垃圾筐直接扔掉,再没有人想着去把它锔起来,这些“锔匠”慢慢也就淡出民众视野,像“箍桶匠”、“钉秤匠”、“铜匠”、“锡匠”、“砖雕匠”、“篾匠”等等手工艺人一样坠入历史的尘埃。

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除了锔补,还有金缮、镶扣、粘补等工艺。

“金缮”是一种器物的修补工艺,以大漆为粘合剂,将碎片粘合,以金粉、金箔修缮,不以残破为陋、在残破之中,生命的物哀、自然的声息被呈现的婉转、曲折、又绵密悠长。让破旧的器物得以重焕异彩、再次耀目、宛若重生。目前最多应用在玉手镯断裂后的修复。

“镶扣”工艺在国内由来已久,多见于瓷器、漆器,修复工艺中多用于修复完成后的器物表面的装饰。

“粘补”现实中多用于文物的修复,铁器、青铜、陶器、瓷器断裂部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繁琐、而又枯燥,清理、拼接、粘接、补石膏、打磨、上色。郑州博物馆一件商代陶壶,据说挖掘出来时碎成200多片指甲盖大小的块状物,工作人员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完成修复,由一堆碎片形成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壶的样子。

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以单一一种工艺就可以完成修复,经常是多种工艺并用,极其繁琐复杂,需要高超的手艺,还有极强的耐心。

破损的碗是唐宋时期的,碎片也是。依靠现在高超强大的科技,辅以传统精妙绝伦的修补技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人类灭绝前,十四世界共同抗击!一章一个现代故事高武:一枪独尊只要不读书,干啥都能拿第一是吧古武者IT江湖风云录制造煤气罐,成了军火王我的血族女友过分可爱无穹星空都市高武:我灭敌就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