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衙时,夜色已经深浓,夫妻两个各自洗漱一番,便相拥着入了幔帐。小别胜新婚,春风入罗帏,高悬的圆月,摇曳的红烛,竞相引人沉醉。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院角的藤蔓,悄无声息的缠上了新枝,嫩绿的叶芽连成了整片的浓绿。
雪团和小花已经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不但同进同出,就连睡觉两只猫也要依偎在一处。
书房已经按照柚柠喜欢的样子改好了,地面向下挖空了一米,在房子的后面留有添柴加热的坑洞,上面以石板铺就,石板上面又铺上了木质地板和从西域传来的羊毛地毯。
这样的书房在冬天的时候,地面下能加热,而在夏天炎热的季节,也可以在里放放上冰盆,这样比放在屋里要化得更慢一些。
眼见着即将进入盛夏,柚柠便让人在地板上铺了厚厚的地席,这样冬暖夏凉的书房最适合沈砚辞在里面专心政务了。而自己也可以在这里给沈月薇画更多好看的辽东风土。
柚柠又命人在院子里给雪团和小花新建了一处阳光暖房,两层厚木板中间的墙壁加了保暖的材料,屋顶和面向南面的一侧加装了超大的琉璃窗子。
猫儿特别喜欢在有阳光的地方呼呼大睡。
自从成亲以后,雪团就再也没有机会钻她的被窝,总是一只猫独自盘在大炕上,显得有些孤单。
现在有了小花的陪伴,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猫屋,生活有滋有味起来。
柚柠先后接到了来自于栗子胡同和香樟胡同的回信,苏老夫人的信不长,只两页信纸。诉说了二老身子健壮,平日里多由良姜照顾,又嘱她注意身体,辽东湿冷,到了天冷的时候记得加衣。
沈月薇的回信看上去像是一本书,又厚又沉。她在信中说柚柠让人送回来的苇席母亲很喜欢,还说等天一热了就把它给换到床榻上。
但她觉得,母亲最喜欢的要属那三十三幅观音像,日日都要翻阅,就连去小佛堂里念经的时候,也带在身边,简直是爱不释手。
父亲尝了鱼虾干以后赞不绝口,还说儿媳妇比儿子好,儿子养了这么多年,还从没有带回过什么东西给他们吃。何况这些东西全都是儿媳妇亲自命人做的,意义更是不同。
父亲知道她要亲自执笔回信,便吩咐她告诉柚柠,人在他乡一切都要靠自己,远不如在家中那般有长辈护着。为人处事,还须低调,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话到口边要留下三分。
沈夫人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说让二人好好保重身体,辽东那边冬日格外寒冷,室外四下到处都会结冰。如果以后有了身子,可要仔细着脚下。
兴致颇高的研究了几日柚柠写的菜单子,沈夫人又亲自下厨做了几样小菜,全家人一连吃了好些天都没有吃腻。
还有柚柠拜托自己送给师父的东西,也已经送到了李家。那天是沈月薇亲自去送的,她看到师父露出欢喜的样子,许是喜极而泣,师父落泪了。
而她最喜欢的是柚柠给她画的那些画,每日都要反复观看,对辽东也十分向往。叮嘱她下次一定要给她画一些大海的样子。
此时此刻她特别的思念哥哥嫂嫂,夜里都会偷偷的跪在床上,求菩萨保佑母亲能准她来辽东寻他们,在这里住上一段日子。
她在信最末尾的“无比相念”四个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又画了一个小美人垂泪的简图。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窗前的木桌上,微风轻轻撩动着纱帘。柚柠坐在大炕上把沈月薇写的信反复看了又看,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满是温柔与喜悦。
那些已经有了些功底的字仿佛化作了她噘着嘴巴的小模样,在眼前鲜活起来。
一颗心都被这样一封家书填得满满的。
阳光似乎也变得更加明媚,屋内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柔和而欢快的光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