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一个星期,秦淦西进入新的生活模式:早晨用蔬菜、水果、药材兑换完功勋点,去上山锻炼,顺便炒个菜,白天借书还书看书,找地方吃个晚餐,偶尔去看看机制一班,解决一些他们遇到的问题,把班干部选出来,直到熄灯才回宿舍,和室友聊一会天,然后该收割的收割,该兑换的兑换。
星期六晚上回家,一起吃完晚饭后,带着淦媛、拿着四十斤碎米、二十斤小米回老家看爷爷奶奶和姑奶奶,从家里拿点萝卜、荠菜种子种到空间里,星期天晚上到校,给室友带一些油炸花生米和炒黄豆。
5日,收、种20亩玉米、10亩土豆。
9日,他们小组全体成员聚集在专用教室里,对自动播种机和手工播种机进行讨论。
议程还是一样,先各自提出自己的思路,然后进行集中,再进行发散。
说实话,对于这两种设备,他前世也只见过,并没拆解过,但原理懂的比他们要多一些。
听完他的讲述后,他们感觉思路得到极大拓宽。
“小十,你这个手动模式,其实就是和打枪一样,扳一下扳机,种子就下去了。”
“自动播种的思路也很好,尖头戳进去,利用轮子和凸轮控制下种的间距和数量,种子自动种进去,但要考虑控制尖头进去的深度,免得深浅不一。”
“构思很好,但怎么控制种子量是个问题,尤其是小十还想一机多用,既要能种玉米,也要能种小麦、蚕豆等,如何控制数量是一个问题。”
“……”
解决问题就是这样,只要把可能遇到的情况都找出来,作为他们几个已经有技术研究成功的人,马上就可以联想到很多问题,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讨论,他们终于把最终方案定了下来,然后凑在一起,到黑板上画草图。
还没过多久,他们就听到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走廊上和楼梯上立马传来匆匆的脚步声,这是在向食堂进军的步伐。
秦淦西问道:“怎么搞,忘记了时间,要不先去吃饭?”
邹立群无所谓地说:“这两天吃了不少花生米和炒黄豆,感觉还不感觉到饿。”
周春波说:“食堂的东西,还真没什么吃的。不过吃还是要吃一点,起码要把肚子填饱,不然会饿。”
张立维说道:“去一个人买几个馒头来吧,我们这里还有开水,就着开水吃。”
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周毅发自告奋勇去买馒头。
他刚一拉开门,就发出猪叫。
几人连忙走到门口,发现是廖祚祥老师站在门外,右手抓着教材和教案,左手伸着做出敲门状,脸色很不好看,有点发青。
几人以为是周毅发的叫声吓着他了。
相互对视一下后,秦淦西问道:“廖老师,出什么问题了吗?”
吓出猪叫的周毅发是脸色白中带点潮红,而他的脸色发青,显然不是被吓的,所以他才有这么一问。
廖祚祥呼出一口粗气,问道:“秦淦西,你高二是跳过去了的,有关电阻电容的知识,你是什么时候学的?”
被突然问到这样的问题,他有些懵,然后挠挠头,“好像是初一。”
这个回答,把廖老师也弄懵了,下意识地回应:“初一吗?”
随后马上反应过来,问其他人:“是初一吗?”
几人点头,“不是初一,是初二。他跳级的,可能搞不大清楚。”
廖祚祥气咻咻第往里面走,“不是初一就是初二,这批学生却连这两个名字都没听说过,你们说他们来读哪门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