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面面相觑,是那批学生没错了。
秦淦西马上把门关上,说道:“廖老师,他们来学校就是来学习的,今后能学会的。廖老师,我们正在设计自走式播种机和手工播种机,您看看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
然后不管他的心思在哪里,对着黑板上的草图,巴拉巴拉把设计思路讲出来。
果然,他的思路被吸引过来了,不断地点头。
“思路很巧妙。”
“嗯,设计很合理。”
“这个地方我认为还有点问题,你们需要更加严谨地推算一番。”
等他指导完后,半个多小时过去,他的肚子里发出轰鸣声,这才不好意思地说:“耽误你们吃饭了。快去吃饭吧,不然没吃的了。”
说完,急匆匆地走了。
周毅发也匆匆地走了,抄小路朝食堂跑去。
周春波笑着说:“我可是听说,不少老师被气得狠狠地砸粉笔,更有几个差点掉了眼泪。”
邹立群呵呵笑道:“你们没看到他的眼角有点湿润吗?我看廖老师的脾气,不但砸了粉笔,就连眼泪也差点要出来了。”
秦淦西拿起一截粉笔,“廖老师是很负责的老师。算了,我们继续。这个凸轮和齿轮……”
他们也没再讨论这样的时事,马上进入研究设计的讨论。
周毅发很快跑回来,“还真没菜了,只有米饭和馒头,还有清汤寡水。”
洗过手后,秦淦西拿来自己的帆布背包,“我这里还有一点油炸花生米和炒黄豆,就把这个当菜好了。”
说着从里面拿出两个小纸包,一包油炸花生,一包炒黄豆。
他们都没发现,讲台上的信纸少了两页,变成了包装纸,全都抓起花生米朝自己嘴里扔。
有油有盐嘎嘣脆,油乎乎的香使人陶醉。
周毅发边吃边笑:“我觉得,这世上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小十家里炸的花生米。”
这话别人不好接,只能点头。
秦淦西能回应:“我觉得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你带来的肉夹馍很好。”
这话得到广泛回应。
周毅发叹道:“现在只有馍没有肉了。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也去北大荒,利用我们研制出来的机械,开更多的荒,种更多的粮,就如你说的,有余粮就可以产出更多的肉。”
没有人回应。
秦淦西知道,北大荒的开发起源于52年央日报的一篇报道,《一个由荣誉军人建造起来的机械化农场》。
但直到54年10月,九个师的铁道兵复员专业兵开拔到那里,才正式掀起高潮;老毛子54年提供三十万亩耕地的全套农业机械设备,并派出专家顾问组,使得12月建场,55年开荒30.5万亩,并且当年播种,当年盈利,让高层看到了希望。
其实直到现在,开荒的速度也没推进得很快,还需要过几年。
周毅发这么有感而发,是因为今年三到五月份,有号称十万(其实只有七点二万)官兵转业复员到北大荒,开始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
他这时去的话,学校的生活都受不了,到那里更容易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