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外交行动(续)
使者还前往西凉,与马腾进行沟通。马腾在西凉拥兵自重,一直对中原局势虎视眈眈。使者向马腾阐述了当前的局势,指出大汉若在庞统的辅佐下统一江东,下一步极有可能将势力伸向西凉。而江东与西凉并无直接利益冲突,若双方携手,不仅能互相呼应,共同抵御大汉的潜在威胁,还能在未来的局势变化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马腾对使者的提议虽未当场应允,但也表示会慎重考虑。诸葛亮深知,与这些诸侯的联盟谈判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多一股力量,江东在未来的博弈中就多一份胜算。
此外,诸葛亮还暗中关注着其他一些中小诸侯的动向。他明白,在天下大乱的局势下,这些中小诸侯虽实力有限,但在关键时刻若能争取过来,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他安排了一些能言善辩的谋士,与这些中小诸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适时地施加影响,为可能的联盟埋下伏笔。
九、对未来的思索
在忙碌于各项事务的同时,诸葛亮时常也独自思考。他深知,即便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江东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庞统的归汉,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夜晚,诸葛亮走出营帐,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自己初出茅庐时的壮志豪情,那时的他,一心辅佐孙策,期望能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而如今,局势的变化让他不得不更加谨慎地前行。
他深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抗,更是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较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江东的命运。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诸葛亮也在反思自己之前的策略。是否在某些方面有所疏漏,才导致庞统最终选择了大汉皇帝。他意识到,在人才的招揽和任用方面,江东或许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不仅要重视人才的才能,更要关注他们的志向和需求,让人才能够在江东真正施展抱负,实现价值。
十、内部的暗流涌动
然而,就在诸葛亮积极应对庞统归汉带来的影响时,江东内部却出现了一些暗流涌动。一些原本对诸葛亮心怀嫉妒的官员,趁机在暗中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未能留住庞统是他的失职,甚至质疑他的才能和领导能力。
这些谣言在江东的朝堂和民间逐渐传播开来,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和不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将士和百姓,开始对江东的未来产生了怀疑。诸葛亮得知这些谣言后,心中十分忧虑。他明白,内部的团结一旦被破坏,江东将不攻自破。
于是,诸葛亮决定召开一次朝堂会议,公开回应这些谣言。在朝堂上,诸葛亮神色镇定,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他缓缓说道:“诸位,近日朝堂内外流传着一些不实之言,说我未能留住庞统是我的过错。但大家可曾想过,天下贤才,去留皆有其志。庞统选择归入大汉皇帝麾下,这是他个人的决定,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我江东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