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所讲的内容大多晦涩难懂,但天赋异禀的朱元璋却能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
而这些要点,竟然与藩王制度的问题不谋而合。
老教授讨论的内容是,一个名叫公司的实体,如何在延续和管理过程中,不断壮大发展。
朱元璋顿时意识到,这个所谓的公司实质上与自己的大明如出一辙。
而公司内的员工则相当于官员的角色。
更关键的是,老教授还详尽分析了如何管控和约束公司中的元老人物,以及如何平衡他们的权力。
朱元璋聚精会神地听着。
比如,老教授提到的一个叫作“保健与激励因素”,并对其含义进行了详尽解释。
简而言之,在朱元璋的时代,这类因素就如同分配给藩王与郡王的俸禄。
在此之前,张北玄指出了藩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后,朱元璋的第一反应就是减少俸禄,以保证财政稳健的同时维持基本运作。
然而唯一的障碍在于,减少俸禄势必会引起各藩王的不悦。
朱元璋在位时,削减俸禄并不是什么难事,他甚至可以完全停发,那些藩王也不敢有异议!
可问题在于,人总有死的时候,朱元璋也不例外。
等他死后,后世皇帝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一点让朱元璋感到困惑。
直到今天,随张北玄到此听讲让他在这个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降低俸禄的想法本身没有错,只需要调整执行的方式。
具体方案是,在减少俸禄的同时,增设奖励机制。
换句话说,各地藩王可以通过不同的竞赛或评估,从而获得朝廷额外的奖励。
在现代,这种方法称为年终奖。
这样一来,即便俸禄下调,藩王们也不会有太多怨言;
更有甚者,这种激励,还能促使他们积极建设自己的地盘,而不是无所事事。
换个角度说,改进藩王体制的最佳途径便是恩威并施。
严苛的一面表现在俸禄的削减;
仁慈之处则体现在奖励制度中。
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对策。
得出结论后,朱元璋兴奋得几乎要从座位上蹦了起来。
张北玄啊张北玄,真是自己的好大儿……哦不,是好帝师!
有了张北玄的帮助,似乎再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节课很快结束,原本安静的教室再次恢复喧闹。
“终于下课了,唧唧歪歪的一句都没听懂,下次再也不来了。”朱棣满脸疲惫地抱怨道。
坐在这里,就跟屁股长刺了一样,很难受,跟读者一模一样。
而朱标则低头记录了好几页密密麻麻的笔记,字迹漂亮整洁。
“小小标啊,你果然名不虚传,即便在这个时代,恐怕没人能在学习上与你匹敌。”张北玄看过朱标的笔记后,不由赞叹。
毕竟这是现代,叫他小小标倒显得亲切。
当然了,朱标也不在乎这个称呼。
朱标谦逊地红着脸回应:“别夸我了,今天的课对我也有很多收获。”
“特别是那位老先生讲解的奖励机制,深深吸引了我,但我还是不太明白它到底如何关联到我们的藩王制。”
看着朱标,张北玄露出赞许的笑容,点头道:“第一次来听这个时代课程,便能理解至此,确实厉害。”
“不过与老朱相比,小小标你还是稍显不足。”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老朱你应该找到了完善藩王制度的方法了吧。”
这句话刚一出口,立刻引得朱标和朱棣惊讶地回头望向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