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土地宽广者,则有能力行贿或策划阴谋诡计,将责任转嫁他人。有的田并未增加,却因人为因素,造成了私人利益膨胀。”
“结果便是小户人家虽然田地没变,负担却日益沉重。”
“然而,得益于大多数州县的全面测量工作,揭露了很多豪强隐藏的土地,使得朝廷登记的耕地大幅增加。”
“在万历八年时,整个帝国共有田七百多万顷,相比隆庆五年的记录增长了二百多万顷。”
“随着可征地的扩充,以及对贵胄及地主偷漏税款行为的有效遏制,大明政府的土地税收显着提高。”
朱元璋兴奋地说:“真乃英才!如此非凡之材实属罕见!”
虚空中浮现的朱标同样注视着张居正,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钦佩:“这次变革必然触及许多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
“但即便面对重重障碍,他也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确实让人敬佩。”
朱标附和道:“没错,他这样的举措肯定会让士大夫阶层、官僚体系、地方豪族乃至功臣们都感到极大的损失,他们一定会怨恨不已。”
“我自问若是身居其位,恐怕不会有那样的魄力去执行。”
“历史上的改革者们结局大多不尽如人意。”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的商鞅、还是宋代范仲淹等人,几乎无人幸免惨淡收场的命运。”
“而作为天资超群之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史实,”
“但却仍旧毅然决然前行。”
“所有努力皆是为了大明与百姓之福祉,而非个人私利。”
“倘若他无丝毫缺点的话,简直可以媲美古代圣贤了!”
这时,
张北玄忽然叹了口气,遗憾地说道:“可悲啊,这位为大明朝做出巨大贡献的第一大臣,到头来竟然没有一个好的下场。”
“万历十年六月,曾任太师及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及中极殿大学士职位的张居正因病逝世,神宗特为此停止早朝并追赠谥号‘文忠’。”
“而在张居正离世后的短短四日内,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谏官联合起来抨击潘晟的行为得到皇帝认可,命其辞职回乡。”
“鉴于潘曾为张生前所推荐人选,此次变动实际上标志着后者已失势。此后反对派纷纷将矛头对准逝者。”
“最终皇帝下令没收张家财产,并剥夺全部封赏物品,将其一生荣光尽毁。”
“同时一度计划开棺戮尸以示惩罚。亲属则遭到饥饿或流亡各地,直到舆论压力迫使皇上下令停止更进一步侵害行为为止。”
“当年张居正当政时所用的一众下属也被迫害或罢免;”
“那两条曾经有效的施政措施也在保守势力围攻之下彻底沦为摆设。”
得知这一切后,朱元璋顿时怒火中烧,双眼瞪得犹如铜铃。
"你说什么?"
"‘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居然被废止了吗?"
“多么有益的制度,每年给大明带来的财政收入何其巨大,居然就这么没了?”
“谁废除的?真是糊涂透顶!不把他狠狠教训一顿,咱就不叫朱元璋!”
朱元璋卷起袖子,气得直喘粗气。
这些不争气的后辈,真是快要让他气炸了肺,
朱标跟朱棣的面色同样显得非常难看。
只要不是蠢人,都能察觉这两个策略所带来的益处。
但后来的君主却还是将这两项有利于大明和百姓的政策彻底废止,
这就说明,那位后来的君王根本不在乎朝廷与民间疾苦,他只在意自己的安逸生活!
这样的皇帝,实在对不起朱家的姓氏,更愧为大明的帝王!
张北玄答道:
“清算张居正的是朱翊钧,年号万历,他是嘉靖皇帝的孙子。”
朱元璋面沉如水,“荒唐透顶!这一对爷孙,没一个有出息的。今天咱非好好教育他们一番不可。”
此刻,
乾清宫中,
一缕轻吟低语在众人的耳畔响起。
“求仙问道,天下之广!”
这一声响,让所有内阁大臣连忙匍匐于地。
一位瘦削男子身着淡青道袍自后方步出。
这便是嘉靖帝朱厚熜。
“都起身吧。”
嘉靖帝轻轻抬手示意,在所有人最前方站定,一脸淡定地掌控着整个局面。
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以及张居正等人谢恩后,纷纷站了起来。
嘉靖帝开门见山地问:“这个周云逸口中说贪污腐败无孔不入,甚至宫廷中的开销他也能了解得如此细致,还真是个能耐人啊。”
此话一出,场内的官员皆心生震颤。
他们每个人都是久经风霜的老练之辈,任何言语皆需三思而后行。
大家都熟悉这位嘉靖帝的作风,常常喜欢故作玄虚。
虽然朱厚熜似乎是在谈论周云逸的事,但实际上,他是希望借此引出背后的真正推手。
显然。
一个普通的天文官员如何能掌握宫内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