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清晨,
尽管大雨磅礴众人,依然按时抵达紫禁城,参加早朝整个皇宫在雨幕之下,显得尤为肃穆庄严.
群臣默默无言静静地候着皇上的到来.
"陛下驾到!"
一声高呼响起只见年轻的帝王朱翊钧,迅速步入乾清殿,表情凝重,似乎面对着一场大战般。
此刻宫内每位官员,心中都做好了十足准备
今天将是他们发起对抗的决战时刻,对手虽为故去,但影响力依旧存在的张居正!
少年皇帝大步跨上龙座,环视四周,随后开口询问: “今日诸位爱卿有何禀报?”
话音刚落下,马上有个大臣,起身急切回禀: “臣有本启奏!”
“说吧,朕等着听,” 万历明显表现得非常兴奋,像是等待了很久这个时刻的到来一样.
那名官员早已备齐了一切,再度启齿:
“微臣要揭发已故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此言一出,有如石破天惊,打破了殿堂内原本宁静的氛围,在乾清宫内掀起一阵风暴!
诸位朝臣皆精神一振,似乎等待多时的机会终于来临,好似蓄势待发的战马闻到了冲锋的号角。
在场每一位官僚都将张居视作共同敌手。
因为其推行的各项制度,让这些为官者无法再安享逸乐或钻营取巧。
为了能够符合新政策的标准,他们不得不勤勉理政、服务于民众。
然而,问题在于大多数仕途中人其实并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历经寒窗苦读方入宦海,本就是期望能够享有高于常人的生活,而非整日忙碌于为民谋福。
张居正在世时颁布实施的改革措施,不仅让他们失去了额外获利之机,更令那些企图鱼肉百姓的官吏无处藏身。
昔日里,
张居正权倾朝野无人能敌。
如今他仙逝已久,恰是群起而攻之时!
“陛下,微臣欲控诉张居正当朝不法之事!”
“臣同样要指控张居正僭越犯上!”
“臣亦需陈词状告...”
"还有臣......"
随这位监察御史率先挺身而出后,满殿同僚纷纷跟随跪倒高声讨伐早已作古之人。
与此同时,
目睹着这一幕发生的朱元璋已是怒不可遏:
"简直荒谬至极!这群贪心小人,以为自己的心思咱看不出吗?”
“只是因其自身私利受到侵害,便拼命维护现状罢了。"
这些腐败官员表面上找借口说得义正言辞——或者声称是为了稳固皇权地位、或者是针对些微不足道的错误大做文章。
然而,世间哪有完人?
张居正也不例外。
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位当权者敢于公开为已故相国辩护,反倒是众口一词指责其过错。
显然,
其目的绝不仅仅在于贬低一个人的历史地位;他们试图根除掉所有与其相关联的一切成就及痕迹。
此时万历帝面带得意笑容,观望着底下沸腾起来的情景:
这正是他的用意所在啊!
不仅对于文武百官来说, 这也一直是皇帝内心长久以来的心结。
自幼被张相严格要求以成明君理想形象,塑造教育之下长大的太子,结果却是完全背离期待走向了对立面。
即位后不久就急不可耐地想把对方彻底打压下去。
“唉,卿等这是将朕置于何地呢? 谁人不知张先生功勋卓着?”虽内心喜悦难掩,但表面却装出无奈的样子拒绝众人请求。
这种表演技巧,同样是过去由那位曾经辅佐自己的老师教导所得。
果不其然,听到这样表态后整个大殿立即喧闹起来:
“圣上莫听信奸臣误导!实则民生艰难已久矣。”
"皇上应当取消张首辅留下的弊政以解民倒悬!"
"恳请陛下主持正义严惩此恶贼!"
文武百官如热锅上的蚂蚁,拼命在地上磕头,甚至有些人已经额头见血。
不少人哭得声泪俱下,似乎如果不严肃处置张居正,他们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似的。
在这群情激昂的谴责声中,万历皇帝总算感到心满意足地收场了这场戏码。
他装模作样地叹了一口气,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朕也就只能……”
话还没说完整,忽然间从殿外传来了一声怒吼。
“无知小辈,给咱滚下来!”
朱元璋携带着朱棣、朱标气势磅礴地步入大殿。
张北玄依然站在一旁,神色淡定自若。
“放肆!汝等是何人?竟敢擅闯乾清宫?快将这些反贼拿下!”一名官员激动不已,甚至不顾看清楚来者何人,便直接吩咐锦衣卫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