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府的时候郑赝还伸手看着自己手上的伤口:“这俩人都有病,而且,涌穗这个人,她..她不像大虞的人”
祝文清回忆起涌穗说话时候的模样:“她说起话来像唱歌似的,但是这歌儿还是我八岁的时候北炎使者来大虞听他们哼的呢。”
“大虞民风开放,女子和女子之间从来不争风吃醋,相互扶持,虽说没做到和男子平起平坐但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可是北炎不一样儿,那些胆小如鼠,气量狭小的男子,从女子出生就要求女子女则女训倒背如流,父尊,夫尊,最出名的不是别的而是那弃婴河,女婴楼。”
在大虞和北炎相比之下祝文清倒是听说了一段传说,只是这么多年未成定论:“听说,北炎的祖上和咱们大虞的祖上是本家,就是为着先祖为女子封侯,为女子开恩准科考”
郑赝听后不屑:“你也算是世家公子怎么也因为民间一些流言给左右了,他们想叛逃是他们贪权,心性不定,而那时候女子地位初定,什么声音都有,这个不过是一个弄权的引子。”郑赝细细的和祝文清说
大虞开朝以来文圣帝李源暮和昭夙皇后蒋昭阳,琴瑟和鸣,恩爱不疑,年少夫妻相互扶持走到这世间最尊贵的位置上,也算是一段佳话。
昭夙皇后扶持文圣帝马上皇后,前朝也能舌战群儒,昭夙皇后除了是皇后也是女子王,凤源侯,随着女子王和凤源侯的封号定下。
民间女子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然而天下大局一定,就会出现朝廷派系,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一派反对,文圣帝一手把持着朝政,满朝中虽然不满但也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
有些人便把目光放在了文圣帝年轻气盛,心性不稳的弟弟渊政王身上,从前你也是随着你陛下亲征的,可却叫一女子凌驾于你之上,明捧暗贬分明是在作践你!
可,这渊政王的权利就是和摄政王平起平坐的
人和人之间的情谊最怕的不是别的,而是日复一日的挑拨,和那个破土而出的欲望,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兄弟离心已成定局。
妖后昏君的名声在民间流传,文圣帝得知是自己的弟弟心中失望又伤心,昭夙皇后除了是皇后,夙源侯也是妻子,看到夫君左右为难实在心疼。
便自请废除自己的封号,但文圣帝虽说伤心,但也不会让步半分。
自己打天下的时候渊政王还是十三岁的,一次战场没上过,跟在自己的身边手把手的教就是不想将来他得了一个酒肉王爷的称号可今日却被人挑拨
夫妻二人出手整顿民间流言,渊政王看大势已去恼羞成怒,直接举兵反了,可渊政王几斤几两文圣帝太清楚了。
一路打一路退,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在津水边上,文圣帝说只要他认错,只要他回来,便既往不咎依旧是兄弟。
依旧是那个兄友弟恭的兄弟,可人既然已经尝到了权利的机会,哪怕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回头况且,渊政王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的错。
不然杀了昭夙皇后,否则自己绝不回去。
事情的根本原因不是昭夙皇后而在人的欲望和不坚定的心,兄弟二人在津水决战,最后渊政王败自刎于津水河畔。
文圣帝元气大伤回了大虞,回了大虞念着妻子,已经没了亲弟弟又怕妻子真的成了妖后,硬生生的撑了三年,撑到了第一批女官入朝,终于在女官作出了政绩,贤后之声不绝以后,终于在放心的松了手。
而从前叛逃的一众臣子已经成了北炎之地,成了气候,大虞从此一分为二,以津水河为界,又衍生出了南朝和北玄机。
昭夙皇后一夜之间彻底白了头,她怕,她怕渊政王的事情再一次重演累及子孙,且北炎已经成了祸患,若是内乱也罢了还能趁火打劫。
可偏偏没有。
昭夙皇后亲手废了女子科考,永合帝深知母亲之心,便允了依旧重用那十位女官。
而在那十位女官出色的政绩的影响之下,女子学院,女侠客,女夫子,一辈辈层出不穷,女子的地位也定下了。
昭夙皇后也知文圣帝牵挂弟弟,把史书上由举兵谋反,转变成了受人挑拨,被劫持到了津水河边,为了不叫自己成了兄长的软肋,自刎而死。
哪怕人人都知道渊政王是怎么死的,但是时间长了假的也变成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