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统’字呢,着重于统筹协调、统一管理,把各个方面的监察以及治理的职权与责任,进行系统整合,让诸事皆能井然有序地开展。”
“至于‘司’字,便是强调其职责的专门性与独立性,明确规定其应尽之责,不容许有丝毫的推卸与懈怠之情。”
“吾之所以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内心所期盼的,便是能有一个不受过多掣肘、行事高效的部门。”
“往大了说,它能够辅佐朝堂,揭发并惩处那些心怀不轨、祸乱朝纲的奸佞之徒。”
“往小了讲,它可以代替我巡查四方疆土,确保政令能够稳固且顺利地推行下去。”
“从而使得我所治理的区域政治清明澄澈,上下齐心一致。”
“这便是,政统司存在的根本意义与价值所在。”
荀彧闻此,眼眸之中恍然之色一闪而过,随即点头称赞道:“主公高瞻远瞩,此名寓意深刻悠长,确为上佳之选。”
“有了这政统司,于我朝纲整饬、吏治澄明而言,必能增添强劲助力。”
“想必伯宁担此要职,亦能充分施展其才,不负主公之殷切托付。”
荀彧心中,暗自为满宠感到欣喜。
这政统司所握之权柄极大,其权责范畴几可与三公之一相媲美了。
曹操轻轻颔首,念头一转间,又开口说道:“文若,吾心另有一想法。”
荀彧精神一振,满怀期待地问道:“主公请说,属下自当洗耳恭听。”
曹操目光幽深,徐徐而言:“文若,当今天下,诸侯割据纷起,战火连绵不绝,情报刺探以及间谍防范之事,已然至关重要。”
“吾意欲设立一机构,名为‘军统司’,其职能便仿若隐匿于暗影之中的利刃,专职负责情报之搜集、间谍之甄别,乃至对敌方战略要地的渗透与关键情报的刺探。”
“从而为我军日后的各类战略布局、重大决策等,给予精确无误之依据,同时全力防范敌方奸细的潜入,确保我方机要信息万无一失。”
曹操刚才想名字的时候,想到了后世民国时期的中统、军统两个机构。
因此把锦衣卫改名为政统司,再继而灵机一动,又想出军统司这个机构。
荀彧眼神陡然一凝,瞬间领会了曹操的深意,低声探问道:“主公所言极是,只是不知如此关键之部门,主公心中打算由何人来执掌呢?”
曹操目光微微闪动,沉稳说道:“吾意任用贾诩贾文和。此人智谋卓绝非凡,思虑深远周全,对局势之洞察可谓入木三分,且素有‘毒士’之名,行事以狠辣果决着称。”
“若由他来掌管这军统司,吾以为颇为适宜。只是文和此人,往昔经历繁杂,吾心亦存几分疑虑,文若你意下如何?”
不知为何,曹操在贾诩的身上,看到戴笠的几分影子。
荀彧微微蹙起眉头,脸上浮现出思索之态,少顷后才道:“文和的才能,的确有过人之处,其智谋亦足以担当重任。”
“然而,其过往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若是将关乎全军安危的情报重任交付于他,还需审慎斟酌。”
“一来要确保其忠心耿耿,毫无二心。”
“二来要对其行事规则加以约束,使其能全心全意为我军大业效力,而不会萌生异念。”
“但此事关系重大,恕属下难以提供确切建议,还望主公自行定夺。”
此刻,荀彧真恨不得扇自己一记耳光,懊悔方才不该贸然询问这军统司的人选。
先前政统司的人选,他说说也就罢了。
毕竟,满宠是自己所举荐之人。
无论如何,自己都撇不开责任。
可如今这军统司,那可是牵涉到未来数十万大军的生死安危。
如此要紧的职位,他怎敢轻易谏言?
一旦日后贾诩出了问题,那必将是灭顶之灾。
他荀彧恐怕也活不成了。
“哈哈,文若啊,你依旧是这般谨小慎微。”曹操手抚长须,面带微笑,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