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时而蹙眉,时而惊喜,最后看了下落款,笑道:“这信居然是琏二哥哥写的呢。”
听到是儿子亲笔写得信,方氏也展眉而笑。
她在府里虽有许多的郁结,但是唯有这个儿子是她全部的指望和依赖。
贾琏如今也已十三岁了,在家中的学堂读了几年的书。
虽不像贾珠那般是块读书的料子,却也因为有方氏拧着,倒也规规矩矩地完成课业。
“你念给我听听。”
元春依言逐字逐句开始念,贾琏也是第一次离开母亲这般久,所以在信中也表达了对方氏的想念之情。
听得方氏恨不得立刻就启程回家。
不过贾琏也在信中写到:“听闻母亲在扬州诊出病症,还请一定以身体为要,家中的事情勿要挂念,我会照顾好父亲。”
方氏一想到儿子那小大人的模样,心中深感欣慰。
元春也笑道:“大伯母,听到了吧,琏二哥哥也是让您先以身体为重呢。”
方氏点点头,“许大夫这药我也吃得差不多了,确实感觉好多先前的小毛病都不大发作了。”
元春继续念信,信里几乎把贾府的大小事儿都提到了。
从贾母到宝玉,无一遗漏。
元春念得直嚷口渴,“我却还不曾知道,琏二哥哥对家里的事情了解的这般清楚呢。”
方氏笑道:“他这孩子呀,别的还罢了,府里发生个什么事情倒是最爱打听的。
说白了,还是玩心太重,事事好奇。”
元春抖了抖手中的信纸,“这样不也挺好,咱们虽不在家里,但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咱们都知道,就好像没离开似的。
下回让二哥哥还这么写。”
信的最后,贾琏还提了一句,二房又添了喜事,赵姨娘生了个女儿,贾母给取名探春。
读完这句,元春露齿一笑,“真好,家里可又多了小妹妹和我玩了。”
方氏也为弟妹感到高兴,多个庶女可要比多个庶子少许多的烦恼。
不过她也因此又想到了自家的烦心事,人家二房不管嫡出庶出,孩子是一个接一个的生,反观他们大房,真得是人丁不旺啊。
婆婆本身就更喜欢小叔,如今小叔房里添了这么多孩子,婆婆的心更加要偏向他们了。
方氏暗自琢磨着,自己要抓住这次的机会,同小姑子搞好关系,这样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情,自己这一房好歹还有个说得上话的人。
想到这里,她决定过两天去大明寺里拜拜,听说那里许愿很灵,除了看看能不能再求个一儿半女的,再为黛玉求个平安符。
她是做母亲的人,她知道,如果要对一个人好,对她的子女好更容易让她感动。
拿定了主意,她对元春说道:“咱们来这扬州城也有段时日了,先前因着我身体不适,倒拘着你和我一起在这府里闷着。
如今这药也马上吃完了,哪日天气好的时候,大伯娘带你出去逛逛可好?”
元春一听这话,开心得把什么礼数仪态的全都抛之脑后了,她恨不得跳起来转个圈。
“真的吗?大伯娘,您真得要带我出去转转?”
看见元春如此开心,方氏也受到了感染,一扫刚才心中的抑郁,“自然是真的。
等我明日给你姑姑说一下,让她给咱们备好马车,再安排几个家丁跟着,再没什么不能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