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保证载货量的前提下,最大化火力的方案。
所以500吨级,装备20门20-24磅大炮的老闸船,也算是不弱的武装商船了。
“哇!7艘大鸭屁股!”李国助又惊又喜地看向李旦,“爹,你怎么才说了两艘?”
“自己不会想吗?”
李旦翻了个白眼,解释道,
“我说的两艘是装备了20门大炮的,另外5艘是载货的,都只装备了4门大炮。”
“啊!让我想想。”
李国助一边转着眼珠思考,一边自言自语地道,
“3万担粮食,是1500吨,至少得用3艘大鸭屁股运载,要宽松些,就得用4艘。”
“60门大炮约有200吨左右,3万枚炮弹也得200吨左右。”
“这少说也得用一艘大鸭屁股运载,要宽松些,就得用2艘。”
“300杆斑鸠脚铳如果都是12千克的那种,总重就得3.6吨。”
“300箱铅弹,如果都是斑鸠脚铳用的56.7克重的铅弹的话,总重也得17吨。”
“3千桶火药,如果都是20升的中型火药桶的话,总重就得100多吨。”
“2000套棉衣,每套按1千克算的话,也得2吨重。”
“10万两白银大约重3.7吨。”
“这些倒是用不着一艘大鸭屁股专门运载,那两艘武装大鸭屁股随便哪艘都能运。”
“这么大的船,少说也得100多个船员,7艘正好能带来700个弟兄。”
他说了这么多,周围的人是一个也没听懂,
都以为他说的“吨”、“克”、“千克”等度量单位是欧洲人用的。
但其实就算是三浦按针和考克斯在场,也未必能听懂他说的。
因为他说的都是公制单位,而公制单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也就是这两人不在场,李国助才敢这么说,否则他俩肯定会质疑。
首先在当时,英国是有吨这个概念的。
英吨也叫长吨,1长吨等于2240磅,约等于1.016公吨。
二者似乎差别不大,但这个“磅”是现代的标准磅。
而17世纪的“磅”与现代“磅”还是有差距的。
即使是在当时的英国国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之间都有细微差别。
至于“克”则是在公制体系中被定义的质量单位。
1790 年,法国国民议会责成法国科学院制定新的度量衡制度。
科学家们决定以地球为基础来定义长度单位。
他们通过测量从北极点到赤道的子午线长度,取其千万分之一作为基本长度单位,
便是现在国际通用的“米”。
对于质量单位,他们以1立方分米的水在4°C时的质量为 1千克。
1立方分米的水,就是1升水。
在4°C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
1799 年,根据这些定义制成了米原器和千克原器,作为标准存放在法国。
这些原器成为公制单位最初的实物基准。
随后,基于米和千克,科学家们又推导出了其他单位,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公制单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