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火炮炸膛,
碎片飞溅范围可能在半径十几米左右,
冲击波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半径十几米开外,
火药燃气扩散的范围在半径几米左右。
中型火炮炸膛,
碎片飞溅范围可能在半径二十米左右,
冲击波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半径二十米开外,
火药燃气扩散的范围在半径十米左右。
大型火炮炸膛,
碎片飞溅范围可能在半径五十米开外,
冲击波的影响范围可能在半径五十米开外,
火药燃气扩散的范围在半径二十米左右。
这是因为火炮越大,炮身越厚,装药量越多,炸膛时释放的能量越大,
致使碎片飞行速度和距离越远,冲击波范围越广,燃气扩散范围越大。
3磅团炮属于小型火炮,所以彼此间隔三十米左右是比较安全的距离。
在距离海岸20米左右的森林边缘,
李旦、颜思齐、李国助、翁翊皇等永明要塞的高层正在一个草棚之下等待观看试炮。
森林边缘位于一座低矮的沙丘山坡之上,
所以尽管草棚与火炮之间的直线距离并不在安全距离之外,
但实际距离却属于30米开外的安全范围。
而且在山坡上观看试炮,也拥有足够开阔的视野。
翁翊皇本来是想在永明要塞内的校场上试射火炮,却被李国助否决了。
因为3磅团炮在发射实心弹时,有效射程就算到不了1公里,六七百米还是有可能的。
而永明要塞全长也才是700米,并不适合试炮。
至于放在这里试射,也是李国助的建议。
因为在海边试炮具有广阔的视野,有利于观察炮弹在水面上的落点和轨迹。
海边场地一般地势较高,而且沿海的炮台通常建在山丘或悬崖之上,
不仅给予火炮更好的射击角度,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倒灌等情况对火炮造成损害。
海边也方便进行与海战相关的试炮,
可以模拟对海上目标的攻击,观察炮弹在水中的穿透效果和爆炸范围。
这对于评估岸防炮在海战防御中的实际效能非常重要。
未来李国助也有在金角湾西岸的南边建设岸防炮台的计划。
一开始他没有意识到,这段长出金角湾口东岸六七公里的陆地对永明城的重要意义。
但随着金角湾西岸市场区的规划建设,他开始意识到这段陆地的屏障作用。
不管是应对海峡上来的敌舰,还是在冬季应对从冰面上来的陆军,
这段突出的陆地都拥有非常开阔的射界。
如果在金角湾口正对面的大岛上再建一些炮台,与这段陆地及永明要塞北边的大炮形成配合,
那么从海峡上来的敌舰或敌军就等于闯进了一个口袋,在三个方向的炮火打击下,将非常被动。
在草棚所在的山坡之下,有九个用沙袋堆成的两米多高,三米多长的弧形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