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渐渐褪去,寝宫内点起了烛火,摇曳的火光映照在秦婉脸上,却驱散不了她眉宇间的凝重。
虽然洗清了冤屈,但众人看向她的眼神,依旧带着一丝怀疑和探究,这让她如芒在背。
“小姐,您别多想了,皇上已经相信您了,其他人怎么想不重要。”小兰小心翼翼地安慰着,为秦婉换上一杯热茶。
秦婉接过茶杯,却没有喝,只是轻轻摩挲着杯壁,思绪万千。
萧贵妃的栽赃太过拙劣,反而显得欲盖弥彰。
她闭上眼睛,将整个事件在脑海中重新梳理了一遍:萧贵妃遇刺,李四指证是她指使,而她则证明了李四受人指使……等等,李四!
秦婉猛地睁开眼睛,一个被她忽略的细节突然浮现出来。
那日在牢中,她曾听大牢看守张老三无意间提起,说李四在宫外与一位官员来往密切,出手阔绰,出手阔绰,出手阔绰...这个念头在她脑海里回响三遍,让她愈发觉得蹊跷,一个小小太监,哪来的钱财如此挥霍?
“小兰,”秦婉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还记得那日牢中之事吗?张老三曾说过,李四与一位官员来往密切…”
小兰想了想,点头道:“奴婢记得,小姐是想……”
“去,把张老三带过来,我有话要问他。”秦婉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很快,张老三便被带到了寝宫。贪婪的目光在他看到秦婉的一瞬间便收敛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惶恐和不安。
“小的见过婉答应。”张老三跪在地上,身子微微颤抖。
秦婉没有理会他的行礼,直接问道:“当日你说李四与一位官员来往密切,可还记得那位官员的样貌?”
张老三支支吾吾,眼神闪烁:“小的…小的记不清了…”
秦婉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想清楚再说,这锭银子,便是你的。”
看到银子,张老三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咽了咽口水,连忙说道:“小的想起来了!那位官员身穿青色官服,身形高瘦,左眼角有一颗黑痣!”
秦婉心中一凛,青色官服,左眼角有黑痣……这些特征,与她记忆中的一个人渐渐重合。
“小姐,您怎么了?”小兰察觉到秦婉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秦婉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震惊压下,对张老三摆了摆手:“你下去吧,此事,不得对任何人提起。”
待张老三离开后,秦婉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小兰,”她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明日,你去散布消息,就说我已经放弃追查此事,只想安稳度日……”
秦婉没有直接去找那位身形高瘦,左眼角有黑痣,身穿青色官服的官员,而是吩咐小兰散布消息,就说她已对追查刺杀萧贵妃的真凶一事心灰意冷,只想安稳度日。
她深知,打草惊蛇只会让对方更加警惕,唯有示敌以弱,才能让幕后黑人放松戒备,露出马脚。
小兰虽然不明白秦婉的用意,但她对秦婉的忠心耿耿,毫无保留地执行了秦婉的吩咐。
宫中消息传播的速度总是惊人的,不出半日,“婉答应不再追查”的消息便传遍了六宫。
一日,小兰在御花园为秦婉采摘新鲜的茉莉花,偶然听到几个宫女在假山后窃窃私语。
“那天贵妃娘娘遇刺,我瞧见一个鬼鬼祟祟的宫女在附近徘徊,形迹可疑得很!”
“我也看到了!那宫女穿着内务府的衣裳,脸色苍白,像是受了惊吓。”
“不会是她行刺的吧?真是胆大包天!”
小兰心中一惊,不动声色地继续采花,竖起耳朵听着她们的谈话。
待那几个宫女离开后,她立刻赶回寝宫,将听到的消息告诉了秦婉。
秦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一个可疑的宫女?
这或许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她立刻吩咐小兰:“去内务府查一下,贵妃遇刺那日,当值的宫女都有哪些人,尤其是那些负责洒扫,容易接近贵妃寝宫的。”
小兰领命而去,很快便带回了内务府的当值记录。
秦婉仔细查看,发现一个名叫翠儿的宫女,在贵妃遇刺后的第二天就告病离开了皇宫。
“翠儿……”秦婉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去查一下,这个翠儿现在何处?”
小兰连忙去找人打听翠儿的下落,然而,得到的答案却让她大吃一惊。
“翠儿?她…她已经死了。”前来禀报的小太监战战兢兢地说道,“听说…听说是不小心失足落水而亡……”
秦婉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死了……”她缓缓起身,眼神冰冷,“看来,有人想要杀人灭口……”
小兰吓得跪在地上,浑身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