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 第103章 模糊的界限

第103章 模糊的界限

公私统一带来的是界限的模糊,其影响了人对事物判断的立场和视角,用礼法还是用法律?这是个问题。

传统理学,朱夫子讲“法者,天下之理”,法律必须符合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三纲五常,其同礼法紧密结合。这时的法律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化——“弼教”,同时通过乡约、族规将法律的权力下放到基层,形成“国法——家法”双层治理体系。

明律极大程度体现了理学的观念。刑法方面,继承唐代的“十恶”,将违背三纲五常的行为列为不可赦免之罪;同时又突出同罪异罚的等级制度,“尊卑有别”,尊长杀卑幼从轻,反之从重,主杀奴最多不过杖刑,反之凌迟。

再细一点,将视角看向基层,官府默许宗族用宗法处置族内纠纷,可用私刑,所以有时女子通奸之后被沉塘是理所当然,是有思想、制度两方面支持的。

而在某些方面规定更为特殊。

但这里只讲土地一点,明律《户律.田宅》明文规定,土地买卖需先问亲邻,亲邻不要方可外售,这里讲的是朱熹的“族田共守”原则。

这条规矩看着挺合理的,亲邻先买权从唐代就有雏形,在宋代制度化。它限制了土地的自由流通,维系了基层稳定,用砖家的话来说,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但请问它防止了他人强权侵占自己土地了吗?抑制了土地兼并了吗?

答案是没有,相反被豪强士绅利用,用低价强买土地,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兼并。之所以士绅能够低价强买,就在于外人在这样的礼法情形下购买、售出这种土地的成本极高,名为保护,实为打压。

俞鹤伦提到的义仓、义田,虽然明律鼓励不买卖,但现实情况下通常被管理者私吞典卖,至于管理者是什么人,反正不是贫苦百姓。

更为特别的是北方宗族势力弱,南方宗族势力强,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却在江南,天生的地理禀赋让人生羡。

在这样的礼法环境下,亲邻买卖权导致了土地的产权不清晰,抑制了资本积累。

而经世学派将私纳入公,打破了这种基层乡村体系,同时为商业买卖提供了理论依据。

俞鹤伦的讲法就是他们买卖河船是个商业行为,在当时的买卖情形下他们无法预知未来,作为天下中的一个小小个体,他们既无法保证买家买入后船只保值,也不期望船只升值。

这符合经世学派的观点,但不符合理学的观点,都察院在俞鹤伦揭开这个疤之后,判案就已经只能偃旗息鼓了。

但是理学之所以挑起事端,在于买卖三百石河船属于中等小富以上家庭才能掺合的买卖。而在这场风波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就是地方上的士绅,因为这帮家伙的榆木脑袋并不理解发生了什么,这不是河船行业的简单价格波动,而是洗牌。

他们在遭受损失后,无法诉诸商业行为的有无违法,只能从维稳角度向朝堂诸公施压,期望于皇帝出于自身统治的角度支持他们。而胡之问为首的理学门人必须支持家乡士绅的行为,在朝堂发声,即使会挑起同经世学派的争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