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花不仅将那些砖铺在了竹棚的地面上。
还把洞口到坎边以及茅房的门口,都铺了长长一条路,这样就算下雨,他们也不会一踩一脚泥。
李老头起先还觉得,又不是大户人家,还铺这些地砖做什么。
等五月一场暴雨下来,这地砖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这场雨结束,何春花的心便又躁动了起来。
因为这个时候,最好出菌子。
虽说眼下她们已经囤了不少笋干、各种野菜干、干木耳,还有一百多个鸭蛋,8只小鸭子也长大了不少。
可是对于吃的,谁会嫌多呢?
所以,等雨一停,第二天清晨,何春花就出发了。
这一次,她还带上了赵氏和刘氏。
一起相处了快半年的时间,婆媳两人现在对何春花是无比的信服。
听到她又要去弄新吃食,两个忙不迭的就跟上了。
何春花也开心,她有了同行的伙伴,不用每次孤零零一个人往深山老林里跑。
几个人出门没走多远,就在几棵松树下面,发现了橙黄色的松树菌。
松树菌分为乌松菌和黄松菌两种,都可以食用。
她们此时看到的是黄松菌,颜色跟羊奶菌有些相似。
但是据说羊奶菌不仅一掐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连生吃味道都是甜的。
何春花认识的菌子不多,但松树菌是她老家吃的最多的一种,
所以她对这种菌子十分有把握,辨认起来毫不费力。
她们那里,松树菌可以吃两茬,一次是四五月份,一次是八九月份。
焯过水,放上蒜瓣,和腊肉一起炒,那滋味儿,真是神仙都不换。
此处松树并不多,菌子也就一人采了两三朵,但是几人都受到了莫大的鼓励。
这些天赵氏两人成天往山里跑,早就知道哪处有松树了。
简直比何春花还熟,拉着她就往林子里扎。
采菌子这事儿,是真的能上瘾,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以前何春花在周末,最喜欢的就是,等着某位云南的视频博主更新,看她采各种菌子。
等到了松树林,三人各占了一片地,就找起菌子来。
松树菌不像香菇和木耳,采摘时力气大点也没事,它的伞叶又嫩又脆,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把它碰碎。
菌子碎了就会发黑,味道自然也差很多。
所以,三个人几乎都是跪在地上,撅着屁股满地摘菌子。
食指和中指夹住菌杆,手掌轻轻包住伞叶,再小心翼翼的往外拔,那副谨慎的模样,像个虔诚的信徒。
松树菌就要吃新鲜的,所以她们也不多摘,
一人装了小半竹篓,够一大家子人吃两天就行了。
而刘氏显然还意犹未尽,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跟何春花商量,
“我们拐去苞米地那处,看看有没有鸡枞菌呗”
何春花对菌子着实研究的不多,而对从来没有吃过的鸡枞菌更是没什么把握。
此时听到还有其他菌子,虽然十分兴奋,但还是迟疑的问她,“你认识鸡枞菌?”
“咋啦,就准你认识各种新鲜吃食,我们就不能认识了?”
刘氏笑着打趣她。
何春花不好意思的朝她吐吐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