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自家人嘛不讲究这些,”常良才伸手相请,“夫子快请进屋,饭菜已经备下了。”
满满当当的菜摆了一桌子,许是因为怕菜凉了不好吃,还用陶碗倒扣着。
陈氏和三丫忙忙揭开碗,常巧之请沈夫子坐了首席,常良才本要陪坐的,突然发现这么多人中,就只有自己是男人,忙推辞道:“你们先吃着,我去厨房看着火。”
陈氏还待拉住他,可常良才早已跟条泥鳅似滑走。
风水轮流转啊,以前都是男人坐在桌上吆五喝六的,但现在女人在席间吃吃喝喝,男人却蹲在厨房。
常巧之生怕沈夫子不自在,道:“没事的,我们先吃着,一会儿还得赶早回去收拾被褥呢。”
大伙正准备举箸开吃呢,却不想此时院门被人拍响,陈氏做为女主人赶紧起身去看,却是相邻的几家相约着,每家送了一盘好菜招待贵客。
这也是时下远亲不如亲邻的真实写照,陈氏再三谢过,将那几盘菜摆放在桌上。
大家吃吃喝喝,待用完饭后,三丫主动去厨房给大伙倒茶。
常巧之接过茶道:“新宅太冷清了,你们愿不愿意跟我搬过去住。”
几位妹妹立时兴奋地答应了,陈氏笑着摇摇头,“你们姐妹在一处热闹玩耍也好,不过我还得在这边看着鸡呢,就不过去了。”
三丫小心问沈夫子,“夫子可喜欢狗?若是怕有人夜闯门户,我明天就去村里抱条狗来养。”
沈夫子岂会不知这是三丫有意拉近关系,笑道:“我很喜欢狗呢,以前也养过一条花色的。”
三丫见沈夫子这么好说话,一时之间心情雀跃,话也多了起来,主动介绍着村里的情况,沈夫子也时不时地附和着。
这个时代都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平民百姓对夫子非常尊崇。
别的大姓村落,都会举全族之力兴办族学,并且会特地划拨出一定额度的学田,专供族学所用,这是一项利在千秋、泽被后世的伟业。
但青川村这个杂姓村实力不够,自打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这就没出过一个官身,村里人走出去都不觉矮了半个头。
现在好不容易来了一位夫子,虽然是女的,但这也算是开了个好头,至少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故而所有人都希望她能留下。
稍晚,姐妹几人便扛着被褥、草席来到新宅子住下。
次日一早,三丫果真去村里找狗,大伙听说是夫子喜欢的,直接让她挑了两条胖花狗抱走,这狗得从小养着才会亲人。
之后常巧之和夫子商量着定下书单和一些课堂需要的东西,又一一走访了全村,确定了大致的入学人数后,委托杨四狗去广城采买。
如此忙碌了些许时日,待一切准备妥当后,常巧之通知杨里正可以开学了。
杨里正兴奋拿出破锣,边走边敲,大声喊道:“乡亲们,今天赶紧给孩子们收拾利索,明天就可以正式上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