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寅时刚到,萧天宝和妻子王氏就早早起床了。
两人提着风灯,正要去后院采摘果子,这时东厢房传来一阵细微的响动。夫妻二人同时朝东厢房望去,只见长子萧正道在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开门走了出来。
“时间还早,怎么不多睡会儿?”萧正道走到跟前时,王氏轻声询问,同时捏了捏儿子的胳膊,确认他穿得够暖和,心里才稍稍踏实些。
小儿子这场大病,已经让家里的负担很重了,实在经不起再有其他人劳累生病。
“昨晚睡得早,现在精神头足。”
萧正道憨笑着,接过了王氏手中的篮子,“是要去摘果子吗?爬树的活儿就交给我和父亲,母亲您去歇着吧。”
十三岁上下的孩子,正是能吃能睡的时候,很明显萧正道是想着帮家里忙,才起这么早。儿子如此懂事,王氏既欣慰又心疼。
“行吧,这几天你照顾弟弟也累了,再去歇会儿。正道,跟爹一块儿去摘果子。”萧天宝看了看王氏,拍了拍萧正道的肩膀,随后往后院走去。
因为萧有为生病,本就不宽裕的家境愈发艰难,还欠着村医不少药钱,所以他们盼着果子能卖个好价钱,缓解下经济压力。
当年,在了然大师的帮助下,萧家在绿柳村买下半片荒山定居下来。
经过五年的打拼,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可又因萧有为的病再度陷入困境。萧家人深知彼此的重要,所以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治好萧有为。
看着父子俩的身影消失在屋角,王氏在昏暗中站着沉思了一会儿,深吸一口气,用围裙擦了擦眼角,没有回屋休息,而是走进了灶房。
虽说她确实十分疲惫,但家里如今的状况,让她没法安心歇着。
天璇山下的庙会,离绿柳村大概有十多里路,来回再加上拜佛还愿、售卖物品,估计一天都回不来。
考虑到这次出行的有老人和孩子,王氏觉得有必要准备些干粮。
走进灶房,王氏先把灶里的火拨得更旺些,瞬间,光亮和暖意便充盈了整个房间。她从瓦罐里舀出两碗黑面,手脚麻利地调成面糊。
考虑到今天去赶庙会的家人里有老人也有孩子,思量再三,她还是决定把家里仅存的两个鸡蛋打进面糊里。
面糊备好后,王氏找出泥炉生起火,开始摊起薄饼来。
她特意给留在家里的萧老爹多留了几张当作午饭,其余的饼都整整齐齐地放进篮子里,还用干净的布盖好。
等王氏忙完这些,天色渐渐亮了起来。
鸡鸣声、狗吠声交织在一起,宁静的小村庄慢慢有了生气。灶上煮着的红薯玉米粥也愈发浓稠,给这农家小院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这时,主屋里也传来了动静。王氏赶忙端了一盆热水,送去给公婆洗漱用。
本以为小儿子萧有为还在睡觉,没想到他已经起床从主屋里走了出来:“有为,这么早就起来啦?外面冷,快回屋里去!”
“娘,爹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