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有为左顾右盼,没瞧见父亲萧天宝的身影,不禁有些紧张地问道。
听出儿子话语里的担忧,王氏忍不住笑了笑,说道:“你爹和大哥在后院摘果子呢,来,跟娘进屋。”
一阵忙活之后,卯时三刻(大概早晨 5点 45分),除了留下看家的萧老爹,萧家其他人怀揣着全家人的期望,前往十来里外天璇山脚下的庙会。
他们带上了刚摘的新鲜樱桃、萧老爹编织的竹篓藤筐,还有黄氏和王氏抽空绣的手帕和荷包。
虽说山里的人大多都会编织竹篓藤筐,但萧老爹的手艺在这十里八乡那可是出了名的好,他编的物件不仅结实耐用,还十分美观。
今年,他还特意设计了几款精巧的书生背筐和女子妆奁。
至于黄氏和王氏绣的手帕和荷包,虽说针法不算特别精细,可因为用了蜀地特有的刺绣技法,在莱州府就显得格外稀罕,很受欢迎。
每次带着这些绣品去赶庙会或者集市,总能挣不少钱。
原本家里是有些鸡蛋的,可在萧有为生病的时候,一部分拿去抵了村里大夫的药费,剩下的也都用在给他调养身体上了。
即便如此,今天带的东西依旧不少。
萧家在蜀地的时候,家境还算过得去,可那场大地震几乎把一切都毁了。
虽说经过五年的努力,日子慢慢恢复了正常,但他们还是没钱买牲畜和车辆,所以今天去赶庙会,只能靠人来搬运东西。
萧天宝和王氏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个背着装满果子的沉重背篓,另一个则挑着竹篓和藤筐。
十岁的萧安民负责拿着几件精致的书筐和妆奁。
上了年纪的黄氏背着装绣品的背篓,手里还拎着放祭品的篮子。
考虑到萧有为年纪小,而且病刚好,需要人专门照顾,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十二岁的哥哥萧正道身上。
萧有为不想拖累家人,也明白不能给家里人添乱,于是乖乖地让大哥背着去庙会。
虽然萧家今天起得很早,出发也不晚,但因为路途比较远,等他们赶到庙会的时候,只能在边缘的地方找个位置把摊位摆开。
这儿离金光寺还有一段距离,黄氏放下背篓后,指导孩子们把摊位布置好,然后牵着萧有为的小手准备去金光寺。
萧天宝直起身子,朝四周看了看,发现越靠近金光寺人越多,他担心黄氏和身体还比较虚弱的萧有为单独去不安全,就喊住正在帮忙的萧正道,让他一起去。
萧正道马上站起身,抱起弟弟,还想帮祖母提篮子。
黄氏摇了摇头说:“这点东西我还拿得动,你好好照顾有为就行。”
接着,萧正道把弟弟背在背上,祖孙三人跟着人群慢慢往山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