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地古琴声,低吟着不断鸣响“月上东山”。两边共十六个采花女举着亮伞背着背篓踏着舞步向舞台中央会合。江面上游的小船一比一划燃起了一个巨大春字。紧接着后面依次出现了江、花、夜五个大字,徐徐经过花舫向下游划去。
文士的伞又亮起左手拿着伞,右手端起书案上的酒杯环顾四周一饮而尽。十六采花女分成整齐的两排,蹲在文士两旁转动着亮伞。十六个转动的亮伞组成了一辆时间的飞车,载着文士跨越千年,走到舞台尽头十六把亮伞一暗。文士拿着从亮伞点亮的狼豪大笔,在漆黑的舞台抛向高墙,高墙的火绳瞬间点燃。墙上又依次出现大字。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在悠远、清丽、婉转的琴声还在继续,“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分别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其中“月”是主体,依“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沉的次序而起承转合,情也随之时浓时淡。通过琴音快速缓转,轻重缓急,把一夕江月历尽沧桑变幻表达淋漓尽致。
江畔月下,看扁舟带着渔灯轻摇慢移,听波涛浅吟高唱。江面渔灯不时排成规则的队形。在渔灯的映衬下格外壮观。……眼前的景色,是朦胧非朦胧,犹如披了一层薄纱;耳边的渔歌,忽儿近忽儿远,似乎在随风扬抑。此时此刻,一幅动静相宜的“月夜江色水墨画”已跃上心头,直叫人不醉也醉。
琴声渐歇一曲弹罢,远处的山坡再次亮起了大字“梁祝-化蝶”。
花舫在原地开始慢慢的转动,江景变成了房舍的黑影。观众们还没有从转动后适应过来,眼前突然一亮。前方房舍的灯光在一瞬间闪亮。灯光下是一处市井房舍街道,在灯亮的一瞬间,街道上的人们就复活了。各种市井吵声不绝于耳。一个书生带着书童背着行囊走在街道,古琴声再次响起绝美音质流泻而出,卓绝的琴音,让众人完全沉浸在了琴音中欢快自由。
花舫继续在缓慢的转动着,依次出现了“草桥结拜”、“书院相知相恋”、“十八相送”、“坟前化蝶”在悠远、清丽、婉转的琴声引子之后,二胡奏出纯真、优美的旋律,纤弱无助的祝英台便开始诉说她的凄美故事。琴声怀着一腔愤懑、满腹同情,倾听着、应和着二胡,二胡或激昂慷慨,或柔肠寸断地的演奏。迭宕起伏,疾徐缓急,生动而有气韵。
“贤侄,你真是奇才啊!为何当初在京城尽没有丝毫的显露。”
“伯父,当时一心只读圣贤书,有望一朝得中皇榜。能为皇上尽忠,为大明黎民百姓尽职。只能埋首古读书。”
“科举只是官场的敲门砖,我辈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入仕途,当以天下为己任,上为君父分忧,下为百姓谋福利。”
“正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要潜心研究经济之道,方是正理。”
“研究经济之道?”梁材梁尚书听后就是一怔,略一沉吟,“贤侄好大的抱负,难怪杜宏对你青睐有加。”
秦观微微一愣,才明白经济一词,他们理解为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了,当即便笑道:“我所言之经济,非是经纶济世,而是......。”微一犹豫,他便接着道:“通俗点说,就是研究如何经商赚钱,如何促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为朝廷增加岁入,为百姓增加收入,以使大明国富民强。”
“还有这种经济之道,当官要去学习商人去赚钱,是啊!朝廷官员皆学孔孟之道,就缺的是会赚钱官员。”
“这种演出可是大明头一份,观都必将趋之若鹜。每个人十两,还不带讲价,爱看不看。每次观看人数一百人,一天就是一千两。一个月就三万两,除去天气原因一年至少二三十几万两。”
“你如能为朝廷赚钱,为百姓赚钱,我保证你富贵万万年。”梁材激动的说道。
秦观指着远处山坡正在燃烧的四个字“高山流水”说道:“奋勇争先,中流击水,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