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绝地反击,风云突变
被重重包围的梁山与穆羽联军虽士气高昂,但面对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涌来的联军,形势愈发危急。宋江看着周围浴血奋战的兄弟们,心中暗暗焦急,思索着破局之策。
此时,吴用突然灵机一动,对宋江说道:“宋哥哥,敌军虽人数众多,但他们各路联军之间配合并不默契,我们可集中兵力,猛攻其中一路,只要撕开一个口子,便可突围而出。” 宋江听后,觉得此计可行,立刻与穆羽商议。穆羽点头赞同,两人迅速选定了由地方势力组成的一路联军作为突破口。
这路联军本就对韩世忠心怀不满,且在之前的战斗中已有所损耗,士气低落。宋江、穆羽一声令下,林冲、武松等猛将带领精锐部队,如猛虎下山般朝着这路联军猛冲过去。林冲手中长枪如龙,瞬间挑翻数人,武松则挥舞双刀,在敌阵中左突右杀,所到之处鲜血飞溅。
在梁山与穆羽联军的猛烈攻击下,这路联军很快抵挡不住,阵脚大乱。宋江见状,高呼:“兄弟们,冲出去!” 联军趁势全力冲锋,终于在包围圈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然而,韩世忠见势不妙,急忙调遣其他联军前来封堵缺口。同时,他亲自率领亲卫队,试图阻拦梁山与穆羽联军突围。韩世忠挥舞着长剑,大声喊道:“贼寇休走!” 他的亲卫队如狼似虎,拼死抵抗。
就在双方陷入僵持之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号角声。紧接着,尘土飞扬,一支军队如疾风般赶来。原来是之前戴宗联络的几股绿林势力,他们在关键时刻赶到了战场。
这几股绿林势力从后方突袭联军,联军顿时大乱。韩世忠腹背受敌,局势瞬间逆转。
梁山与穆羽的联军能否趁此机会彻底突破联军的包围?韩世忠在遭遇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后,又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这场波澜起伏的大战,究竟会迎来怎样的结局?梁山能否在这场生死大战中彻底摆脱困境,奠定在江湖中的地位?
第二百二十二章:乘胜追击,余波暗涌
绿林势力的加入让战场局势瞬间对梁山与穆羽联军极为有利。韩世忠的联军腹背受敌,顿时阵脚大乱。宋江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声下令:“兄弟们,杀出去,乘胜追击!”
梁山与穆羽的联军士气大振,与绿林势力前后夹击,如猛虎入羊群,将韩世忠的联军打得节节败退。林冲、武松等将领一马当先,冲入敌阵,锐不可当。韩世忠看着自己的军队陷入混乱,心中又惊又怒,但此时已无力回天,只能率领残部边战边退。
联军一路溃败,死伤无数。梁山众人乘胜追击,将联军赶出了梁山势力范围。宋江、穆羽与绿林势力的首领们会合后,相互抱拳致谢。此次胜利,让梁山的威望大增,周边的绿林势力纷纷表示愿意与梁山结成更紧密的联盟。
然而,这场大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梁山与穆羽的联军也伤亡惨重,粮草和物资的损耗更是巨大。宋江看着疲惫不堪且伤痕累累的兄弟们,心中满是心疼。他深知,梁山虽然暂时击退了韩世忠的进攻,但朝廷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未来还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韩世忠退回朝廷大营后,面如死灰。此次大败,让他在朝廷中的威望一落千丈。他深知若不能尽快挽回局面,自己必将受到严惩。于是,韩世忠一边向朝廷上书请罪,一边暗中派人收集梁山的情报,企图找出梁山的致命弱点,以便再次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朝廷收到韩世忠的奏报后,龙颜大怒。皇帝认为梁山贼寇竟敢屡次击败朝廷大军,实在是对朝廷威严的公然挑衅。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进言,有的主张增派更多兵力,务必将梁山剿灭;有的则建议采取招安之策,分化梁山势力。
梁山在经历这场大战后,既要恢复元气,又要应对朝廷随时可能发动的新攻势。他们能否在这艰难的处境中找到应对之法?韩世忠又会想出怎样更为阴险的计谋来对付梁山?朝廷最终会选择增兵围剿还是招安?这场风云变幻的江湖与朝廷之间的博弈,究竟会走向何方?
第二百二十三章:朝廷决策,山雨欲来
朝廷内关于如何处置梁山的争论愈发激烈。主张增兵围剿的一派以太尉高俅为首,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词:“梁山贼寇屡次犯上,公然与朝廷作对,若不加以严惩,日后各地匪患必将蜂起,朝廷威严何在?必须增派重兵,一举荡平梁山!”
而主张招安的则是以御史大夫陈宗善为代表,他拱手向皇帝说道:“陛下,梁山势力已成,强攻恐伤亡惨重,且耗费大量钱粮。招安可化干戈为玉帛,让梁山众人效力朝廷,为我所用,不失为良策。”
皇帝听着两方的争论,犹豫不决。高俅见皇帝态度不明,又进言道:“陛下,招安之事万不可行。梁山贼寇野性难驯,招安之后恐再生事端,危及朝廷。”陈宗善则反驳道:“太尉此言差矣,若招安得当,许以高官厚禄,加以恩威并施,梁山众人必能为朝廷所用。”
最终,皇帝权衡利弊,决定先派使者前往梁山招安,若梁山拒绝,再行围剿。于是,陈宗善领命,挑选了几位能言善辩的官员,准备前往梁山。
梁山这边,宋江等人也在商议应对之策。吴用说道:“朝廷此次招安,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若贸然接受,恐有陷阱;若拒绝,朝廷必定会增兵围剿,我们恐怕难以抵挡。”
宋江沉思片刻后说道:“我等兄弟本就无意与朝廷为敌,若能招安,为国家效力,也算是为兄弟们谋个好前程。只是,我们需谨慎行事,试探朝廷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