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一看果然是黛玉。忙起身邀她坐下,仍叫奉茶。黛玉推拒一二,便笑着说:
“不敢误了大嫂的事儿,恐大嫂等的着急,今儿一早便去寻师兄说过了,师兄已准了,叫大嫂也不必准备束修六礼什么的,只管叫兰儿隔几日往他那里去一遭也就是了。”
李纨一听果然喜不自胜,她如今一生的指望都在贾兰身上,见黛玉这样快便说好了此事,一时感激得不知该如何是好,竟大方得取出二十两银子来要做谢礼。
李纨因先夫早死,贾母看她可怜,特意把她的月例提到每月二十两,与贾母和王夫人一致,王熙凤每个月才五两。
当然,其他三个都不靠这点钱生活...
李纨却没有什么其他经济来源,也就贾珠给她留了几个庄子,一年百八十两到顶了。
贾府奴才势利,李纨又不是个受宠有权的主子,若要托下人们办些什么事,必要给一份赏赐,下人方才尽几分力。
且又得供着贾兰读书,每年虽二三百两银子进账,却也过得紧巴巴。故平日里李纨在几个妯娌姑子面前,一向十分吝啬。
凤姐儿和三春因知道她的情况,也都不与她计较。
黛玉心知这二十两银子,李纨怕是存了好久的,如何肯要,连连推辞,只饮了两口茶,便算收了谢礼了。
...
既得了准信,虽是林思衡交代不必备束修,李纨也并不敢真就如此拿大。
次日一早,咬咬牙舍了几两银子,叫前头小厮采买了六礼。又叫贾兰换了一身新衣服。自己也略微拾掇一番,便牵着贾兰来寻林思衡,竟是一日也不肯拖延。
李纨来时林思衡才刚吃过,正欲出门,前些日子托牙行寻了些伙计,准备招在如意斋和民丰楼里做些迎来送往的活计,今日正准备过去看看。
不意李纨来得这样快。忙请她坐了,又吩咐晴雯倒茶。李纨饮了一口,略缓了缓,便开口道:
“因知晓林兄弟的本事,故前个儿托着林丫头带话,想请林兄弟对兰儿指点一二。实在是有些冒昧,不意林兄弟竟真个允了,真叫嫂子不知该如何谢你才好。
兰儿愚鲁,只是尚还算乖巧,还望林兄弟闲暇之时,严加管教一二,嫂子先行谢过了。”
说着,便叫贾兰跪下拜师。
贾兰正要行礼,便被林思衡一把拉到跟前,并不要他跪。林思衡对李纨道:
“大嫂子实不必如此,我既应下了,便无反悔得道理。六礼大嫂既带来了,我便也收下,安嫂子的心。只是跪我却不必,我才多大,若要人跪,岂不是折我寿数。万不可如此。
兰儿也只叫一声林叔也就是了,叫老师反外道了,自家人不必这样客套。”
李纨见此也不敢强求,见晴雯收了六礼,把事情定下来了,便松了口气。
林思衡低头细细打量贾兰,若是按着原来的走向,将来贾家该是就长出这么一棵“兰草”来。
贾家族学是个什么情况,林思衡心里门清。贾兰能从这种情况下学出来,还能中进士,心性智慧无疑都是顶尖的。
又问过贾兰的年龄,道只有六岁,小小年纪一板一眼,竟显出几分沉稳来。
林思衡脑子里一走神,忽然就想起,这样一算,李纨才刚过二十?
定了定神把杂念屏蔽掉,又与李纨约好了贾兰每月里来的日子。李纨便不久留,带着贾兰回去了。
终于没了事,林思衡与绿衣和晴雯知会一声,仍是出府去办自己的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