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衡此番暗戳戳得唆使贾政送贾宝玉去书院,虽知有贾母在,一时决不能成。
不过眼下先在贾政心里留个话,待日后宝玉再惹出事来,贾母虽能拦一次两次,到底也有拦不住的时候。
叫你小子一天天没事干,往师妹那里跑!
给宝玉挖了个坑,林思衡心满意足的回到小院。
点起烛火,写一封信,将自己高中的消息发回扬州去,给老师报个喜。
旋即又一头扎进书山文海之中,筹备殿试。
绿衣也借着烛火,坐在他身边,整理账册。
主仆两人的身影被跃动的烛火映照在窗帘上,紧紧依靠在一起。
只偶尔有几道翻书声,才打破这夜里的宁静。
...
农历四月二十一,殿试,科举考试最后一关。
一大早,宫城城门还没开,就已经有一大堆新科进士等在这里,大多面上都还比较放松,毕竟殿试只排名次,不再黜落。
这也意味着,今天来参加殿试的,再差也有个同进士出身。
辰时,钟鼓响,宫门开。
一百五十名士子在引领官的分配下,分成两列,往保和殿方向去。
辰时一刻,鸿胪寺卿设黄案,祭告先贤,新科进士更换袍服官靴,依会试名次排列。
辰时二刻,开保和殿门,公卿百官皆着朝服分列丹陛内外。
今日罢朝,一应国家大事皆为殿试让路。
辰时三刻,鸣鞭,鼓乐齐鸣后,皇帝升座,新科进士叩首谢恩。
巳时初,大学士捧出考题,礼部官员分发答题纸,考生作答,四位御史入场监试。
与此同时,宫门禁闭,禁绝出入。护军统领稽察中、左右宫门,侍卫,护军往来巡逻。
这样一整套礼节流程走下来,连林思衡也开始有些紧张,坐到座位上,敛息屏声,闭目养神片刻,并不急着答题。
待心情平复之际,再睁眼去看考题,题目只有一道:
“试议国朝盐铁政策之得失。”
林思衡怔了怔,心绪复杂难言。
低头整理一番心中涌上来的思绪。林思衡一看见这考题,便知朝廷财政艰难已经到了难以遮掩的地步,皇帝都已经开始屡屡向新科进士问策了。
看来他这是打定主意要动一动盐法。
这几个月里,林思衡常与其师林如海有书信往来,言谈间多有事涉朝政之事。
会试之前,林思衡有一回提起,太祖朝时有一官员,因主张开海,并改漕运为海运,结果被江南籍官员和沿海诸地的官员联合攻击,流放岭南,终老异乡。
林思衡起初有些不解,江南籍官员反对此事,尚还有说法,无非就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那一套。
至于究竟有多少是为民,有多少是为利,见仁见智罢了。
只是此议分明对沿海诸地有利,不但可以充盈国库,地方上截留也可多些,说句现实点的,连贪污都能贪得多些。
缘何沿海诸州府官员竟能如此团结一致的抵制此事?
林如海当时回信点拨:
“朝廷愈禁海,则海运之利愈大,如今只广州一地,开设海港,设内务府洋行,对外通商。一应收入,悉归内府。
其余沿海诸地,犯禁海商,半商半盗。
各州府官员,相互勾连,按级分成,得利甚巨,已成垄断之势。
若朝廷果然开海,则民间必蜂拥而至,虽一时海运昌盛,国库可得丰盈,小民亦得生计。
然其失去垄断之地位,虽仍有巨利,未必能胜于禁海之时了。”
林思衡一时又想起这段话来,如今看来,老师这一番话,字面上说的是海禁,此时深思,竟分明也是指盐禁之事了。
如今朝廷禁止私盐,天下盐业,尽操持于八大盐商之手,坐拥垄断之利,暗中培植打手武力,半商半匪,侵润官场,与那些犯禁的大海商岂不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