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城的天灯节,于酉时天色刚刚蒙蒙黑的放灯开幕,彻夜游城的准备却是从白日就开始的。
待百里相和江风启走出马行,在大街上闲逛时,玉城百姓的节日氛围便已是十分浓重了。
天灯节的当晚,官家的仪仗队会经过城中心的一条街,放飞手中的天灯。
这是官家的仪式,城中百姓和富户们有另外一套仪式。
当地几户富庶人家为了增添节日游乐之趣,会在官家仪仗队放飞天灯后,列好队伍,再度放飞各色花灯。
这些花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有六角八角这种循规蹈矩的,还有莲花形小兔子形仙女形状的,甚有意趣。
灯中部镂空,放置火烛。乘风而起,仙女便舞袖而飞,莲花便盛放而开,小兔子则仿似在空中蹦蹦跳跳,形成奇观。
民间还有组织评选几个当日最佳花灯,得奖之人可领三两或五两纹银不等。
在天灯节前,城中百姓们会绞尽脑汁地制作花灯,以求在节日当夜一举夺得头筹。
百里相和江风启便是闲逛到了城中这条即将水泄不通的主街上了,不过晌午时分,街边便已经三三两两聚了些人。
这些人是依着往年的经验,提前来占个好位置,晚上方好多看些盛景。
而最开始的天灯节,并不是如此寒酸的。
那时,玉城还是一座傍水之城。
城的后身有涛涛的江水呼啸而过,每一年的天灯节便是在水天交映的月色下,齐齐放飞数千只花灯。
空中浮着的不止乘风而起的天灯,还有漫天飘动的无根之花——婆娑花。
传闻中,婆娑花是月神座下之花,在十二月十五这日降世一舞,盛放一夜而灭,为世间万物带来生机之轮转。
青年男女便在这样的月色下祈求月神保佑,以求终成眷属。
可惜,自打妖患开始,婆娑花便再也不曾降世,就连玉城身后的江水,也被大妖的怒火焚烧干净了。
坐在临窗的酒楼座位上等酒菜的百里相,正听江风启讲到这一节,感叹道:
“想来前几日出现的那只朱厌,便是传闻中出现的大妖了。而金天宗,正是利用了这只居于束山的朱厌,设计了我们。”
江风启听她并不追问婆娑花的来历,反倒是念起了大妖朱厌,心下正有些无奈,听到末尾,却听她说“我们”,而不是“我”,顿时又是掩饰不住的眉眼弯弯。
江风启道:“我们今夜便随城中百姓游城,不过我对玉城状况也不是很清楚,从我十岁后…我便甚少出来了。”
百里相深深地看了一眼看上去分明有点惆怅的江风启,将话题岔开:“今夜,永安京也会放天灯吗?”
江风启点头,“会。不止是永安京,昭阳城也会放灯。大燕境内几个稍稍富饶的城都会放灯,以庆节日。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可大燕最负盛名的天灯之城一直是玉城,原因无它,只因为那再不出现的婆娑花。”
百里相奇道:“这花我倒是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过,想来是大燕妖气过盛,这花便再不肯降世了。”
江风启皱眉,道:“是,金天宗的道人都曾直言,婆娑花再不现世,乃是因厉帝失德,以致饥荒妖祸。”
百里相看了眼面前这位口出大逆不道之言的当朝大皇子,不知怎的,竟然点了点头。
这酒楼临窗的位置,是江风启花大价钱买下的,因为它不但视野绝佳,还可坐着观赏,实在是有不可多得之妙处。
吃吃谈谈到了酉时,两人一排的长队官兵,身穿宝蓝色官服,齐步而来。
百里相低声嘟囔:“竟然还是除妖司和伏魔司的人。”
街的两旁,本聚满了喧哗的人群,待两司差役身穿绣制精美花纹的官服走出,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众人屏息,目光都聚焦在那些手捧天灯的官人身上。
那些灯形制统一,竟都是用极细极轻的竹条固定成六角宫灯的模样,灯壁所用的纸都是些既结实又轻薄的绢纸。
“放灯!”随着一声极有穿透力的喊声,两司差役齐齐松手,一盏又一盏提前点燃的天灯,便飘飘摇摇地飞上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