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这可是一个大戏哦,真就是你写的?陈本虚。”
这是在怀化的一所学校里。
张部长,杨县长。还有邓作家几个老熟人,大家就不客气。当着陈本虚的面,眼睛瞪得很大很大。就是这个样子,问陈本虚的。
不过在当时,《鬼雄》这个本子,随便给哪个人看。人家看了之后的第一句话,都会是这样子,问陈本虚的。
当时陈本虚真不晓得,在戏剧的历史上。有什么表现主义的布莱希特。也不明白,有历史再现主义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更加不晓得,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又是现实主义。还竟然有什么后现代,前现代了。
“真是他写的吗?”
张部长的眼睛,盯着陈本虚。见他傻那里,还没有回答。张又开了口,这次问的,是他旁边的杨县长。
其实这张部长和邓作家,与当时的陈本虚来说,都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人。那是邓作家这个人,性情同哪个都合得来。认识了小城里的厨子,知道他天天在广播站里,有他的诗。
就多次带着陈本虚,去县里啊,政府里啊。一间一间办公室走。让陈本虚认识他们一个又个个的小城大人物。
那时候的陈本虚,是在饭馆里头,一个天天在切肉丝肉片,掂锅炒菜的小师傅。人家那些人呢,一般都是湖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好多还是七七届的。
这两个人,都是在乡下中学教书。那个时候的这种人,在一个小县城里,也算得上是稀有动物了。
同时呢,两个人的运气好。提拔大学生时,到县里头,一起当上了领导。张是县里头的宣传部长。杨是县里头的县长。
两个中文系的高材生,当然就免不了,对一个文章,来发挥自己学习了多年,都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机会。出来评头论足了。
“硬是人家写的。你们呢,和邱歌剧一样,在这里无事生非。”
几个人一阵议论,完了又是一阵阵质疑。看见陈本虚,感觉是悲惨得很了。怕这年轻人,一下子抵不住了这沉重打击。
杨县长赶快说了。不过他心里,对陈本虚,多多少少,也是有少少质疑的。所以他的那些话,说得很是平淡轻松。
张倒是接着说:
“你发表的几个剧本,我是都有看了的。那些东西,是反映了当下的生活。只要你陈本虚,能够想得到的,就会写得出来。不过这次,你这个本子,比起那些本子来,可就不是一般的本子了。”
“你说得对。”
“这可是一个京剧剧本。又是一个历史剧。光是要说好这个故事,你陈本虚,都要费好大力气,才能够编得出来。”
“我也是这么想的。”杨县长笑了,接着说。
“何况,还有这里面场次的安排。尤其是那些唱腔、唱词和对白。它们的平仄押韵。对称的语言,以及生旦净丑末的安排,都没有一个人,帮了你什么忙吗。戏剧方面,我倒是看得少。只是在学校,看了《关汉卿》《窦娥冤》《牡丹亭》之类。外面的,倒是也粗读了一下《哈姆雷特》。”
张部长这么一连串的提问,虽然水平,用现在话来说,也是一般般的。可听得当时的陈本虚,竟然目瞪口呆,不晓得如何回答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