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也跟他说,一进剧团的时候,是他看过了陈本虚资料。晓得他没有上过什么学。怎么会一时间,崩出来了这么一个大剧本。
杨县长听到这里,哈哈大笑了:
“陈本虚,你可怜不可怜。明明是自己生的一个崽,把你痛得个半死。人家还不相信,这个崽,是你生的。你说,这气得死人不。”
“也不怪别个。陈本虚一下子,就拿了这么多作品出来。”
“你们光看人家作品。你们晓得吗?《辞海》二十二块钱。他就买了一本。《辞源》,人家一口气,就买了四本。堆起来,有那么高了。几个月的工资呢。还有,你们见有哪个作者,打开《辞海》,一张一张地看下去。你们又有哪个人,能够做得到。”
“陈本虚学习的功夫,大家知道,是下得很深的。”
杨县长倒是先看过了陈本虚的本子。
为了这个事,第二天还专门找陈本虚到了自己家里。两个人讨论过了好几次。一条条意见,都说得非常之到位。这位师范大学出来的县长,让陈本虚很是服气。
杨县长极有才华。平时也喜欢吟诗作对。那一手字,也写得相当漂亮,样样都是很不错。
“陈本虚,你是什么时候,得罪了我们的人才,邱歌剧的。”
几个人听了张部长的问话,一时间倒是对答不上来。
陈本虚自己,脸上却显得不敢出声的样子。
邓作家倒是和平时一样,人多的时候,只是微笑着,不愿意多说话。到了人少时,常常又会滔滔不绝的。
只是他这个人专攻小说,对戏剧没有什么兴趣。就更加不肯多说了。
到了这个关键时候,他帮陈本虚,出来解围了:
“事情也没有什么。”
“那到底是什么?两个人也应该没有多的瓜葛。”
“邱歌剧这个人呢。爱雁过拔毛。老是喜欢到陈本虚那里,去炒点什么猪肝,牛肚东西。一开始的感觉,陈本虚给的,还是不错。于是邱歌剧就老是去了。陈本虚做得还是可以的。就是那主任看着,不太愿意了。对陈本虚说,你那个朋友来一下,来两下,是可以的。不过老是到了饭点就来,那就不好了。”
“也是的,这会让人家陈本虚,很是为难。”
“陈本虚说,他是我的老师。家离我们这里又好近。我没有办法。那主任也会来事。说,好了,我不怪你。那下次他来,你就不要主动。我自己来应付。从此后,邱歌剧拎着个盒子一去。主任就当场给挡住了。”
“这么回事。”
“邱歌剧当然不能怪主任。从此就生了陈本虚的气。就连后来陈本虚做了编剧。邱歌剧还四处说。他是杨县长的儿子。才能够去的。”
“哈,这话,我早就听到了。心想,是哪个他妈的,那么无聊呢。原来是他老兄绪的毛呢。幸亏我老婆不知道。要是晓得了,那我的麻烦,就太多了。”
“邱歌剧是个半边户,以前在乡下,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生的就有点多。经济上要紧张一些。有时候为了生活,打点小主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