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真正结下深厚的友谊,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山林危机。
谢寅川在返回骁宁国的途中,遇到了一伙边境流匪的伏击。他的随行护卫寡不敌众,眼看大势不妙,就在这时,一队黎耀国骑兵从林间冲出,将流匪杀得四散奔逃。
为首之人正是黎正庭。
战斗结束后,黎正庭走下战马,朝谢寅川露出一个带血的笑容:“谢大人,我还以为你早就安全回国了,没想到还能在这里遇见。”
谢寅川心中一震,连忙拱手:“黎侍郎救命之恩,谢某铭记于心!”
“谢大人不必多礼。”黎正庭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多了几分认真,“你来黎耀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你的能力。比起感谢,不如我们一起做些更大的事。”
此后几日,黎正庭护送谢寅川返回边境。在路途中,两人日夜长谈,从两国的边境局势聊到民生问题,从战场策略聊到治国之道。
黎正庭问:“谢大人,你觉得边境的问题,该如何彻底解决?”
谢寅川思索片刻,答道:“黎侍郎,边境问题的根本不在商贸,而在民心。若两国百姓能互通有无,消除敌意,即便没有官府的命令,他们也不会轻易挑起冲突。”
黎正庭闻言点头:“果然,我与你想到一块了。这些年,我带兵守边,不知斩杀多少敌军,可杀敌易,护民难。谢大人,你的才华,或许能弥补我的不足。”
谢寅川摇头轻叹:“黎侍郎太抬举我了。若能真正做到你我所想,那便需要两国上下同心,恐非一朝一夕之功。”
“那便一步步来。”黎正庭握紧缰绳,语气坚定,“我愿与你共勉。”
回到骁宁国后,谢寅川收到了一封来自黎正庭的亲笔书信。信中寥寥数语,却表达了深深的惋惜和敬意:“山河远隔,难与君长谈。盼来日再会,共商天下大计。”
谢寅川看着信,心中生出万千感慨。
他回信时,只写了两个字:“山河。”
这两个字,承载了两人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此后,谢寅川逐渐听闻关于黎耀国的种种变故。
黎耀国先皇驾崩,太子年幼,权臣趁机夺权,朝堂动荡不安。
紧接着,黎正庭以雷霆手段整肃朝堂,驱逐异己,甚至血洗几大世家,直接掌控了大权,成为摄政王。
一时间,黎正庭被传为心狠手辣、阴谋诡计的化身。外界谣言四起,说他是一介乱臣贼子,借辅佐幼帝之名,行篡国夺权之实。甚至有传言,他修书给骁宁国,意图挑起两国战事,以巩固自身权位。
这些传闻让谢寅川听得心惊,尤其是黎正庭的种种举动,与两人当初谈论的“仁政济世”相去甚远。
有一次,他独自端坐书房,手中紧攥着黎正庭早年的书信,那几个“盼来日再会,共商天下大计”的字眼此刻如一根刺,扎在心头。
“山河难渡,人心更难测……”他低声喃喃,目光沉静中透着几分落寞。
可不管如何,他始终不愿轻信那些传闻。他总觉得,黎正庭是那个会为百姓福祉奔走的男子,而不是谣言中那般不择手段的奸佞之人。
直到十年前的那夜,命运让两人再度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