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严志亭匆匆离开巴利朋的家。他的脚步匆忙,仿佛身后有什么在追赶一般。
回到自己的住处,他立刻开始研究起拍下来的稿子。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凌乱和随意的气息,衣服随意地扔在沙发上,桌子上堆满了零食和饮料的包装。
“这写的都是什么呀?”严志亭看着那些复杂的经济术语和分析,脑袋一阵发晕。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深奥的理论就像一团乱麻,让他感到无从下手。但他不甘心就此放弃,心中的嫉妒和不服输的劲儿驱使着他一定要做出点什么。
严志亭咬了咬牙,决定找一些人帮忙修改和完善。他坐在凌乱的椅子上,拿起手机,拨通了几个平时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的电话。
这些人虽然学业不精,但为了讨好严志亭,都纷纷表示愿意帮忙。
“喂,志亭,有啥事儿啊?”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慵懒的声音。
“哥们有个事儿需要你们帮忙,你们赶紧过来。”严志亭急切地说道。
没过多久,几个人就来到了严志亭的住处。
“志亭,到底啥事儿啊?这么着急把我们叫来。”一个染着黄头发的年轻人问道。
严志亭把手机里拍的稿子拿给他们看,“帮我把这个改改,弄好点。”
几个人围在一起看了看,脸上都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这也太难了吧,我们哪会这个啊。”
“就是,志亭,这我们可搞不定。”
严志亭瞪了他们一眼,“搞不定也得搞,不然以后别跟着我混了。”
迫于无奈,几个人只好硬着头皮开始帮忙。经过几天的折腾,他们终于拼凑出了一篇看似像样的文章。
好消息比李晓峰预想的要快,当天下午讨论完后就呈送到了朝廷(中央)办公室,由于文章出自智囊团,直接略过了内部初审和上级复审。
那是一个紧张而忙碌的下午,办公室里的人们神情严肃,文件在手中快速传递,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第二天就得到了主管的内阁长老批示,然后下发到各级领导手中进行阅读学习。这份批示仿佛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整个决策的方向,各级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李晓峰收到回复是第三天中午,李晓峰刚结束上午的课程,正要往食堂吃饭,电话就响了起来。校园里充满了学生们的欢声笑语,阳光洒在林荫道上,形成一片片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