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字公仁,举孝廉入仕。历史上,曾先后侍奉袁绍、张扬,最终归顺了曹操。
董昭在曹操帐下,虽算不得顶尖谋士,但对于曹操的成功,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功绩。
他最大的功绩,便是点燃了曹操内心的欲望之火,让他从此走上了权臣之路。
先是献策迁都许县,确保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够顺利实施。后又进言效仿先秦设爵,这才有了后来魏公和魏王的名号。
此人,绝称不上忠于汉室,但其智谋眼界,以及战略规划的手段,却是不容小觑!
张尘原本忽略了此人,却没想到,他竟然是瘿陶县令,离自己如此之近。
既然如此,那怎能放过?张尘心中暗自寻思,或可趁此机会,将此人招至麾下?
想到这,张尘便道:“既是公与故友,我岂会加以阻拦?同为汉臣,自当勠力同心,共抗贼寇。”
张尘说罢,又环顾众人道:“各位,如今贼军在侧,无论其目的为何,我等都不可大意。方平!”
“末将在!”
“命你安置降卒,凡愿入我军者,收编入册,早晚训练,不可懈怠。”张尘道,“另外,整肃军纪,过往的不良之风不可再有!”
“末将领命!”
方平应和一声,闪身出了大帐。
“高顺。”
“末将在!”
“命你招募士卒,扩充军力。”张尘道,“如今时不我待,虽有先登、陷阵两营精锐,但仍是势单力薄。大战在即,我只能给你三天时间,招募三千军士,以为后备。”
“末将领命!”
高顺应和一声,也退了下去。
张尘又对麴义道:“麴大哥,如今大战一触即发,不知是否还能助我一臂之力?”
“贤弟说哪里话,我这些弟兄任你驱使,绝无二话!”
“如此,子凡拜谢大哥!”
张尘说着,便要下拜,麴义连忙将他扶起,道:“你我兄弟,不必如此。想我麴某人,自凉州辗转至此,这些兄弟一路随我出生入死,直至今日。贤弟是有大志之人,我这帮兄弟在你手下,不亏!”
张尘听罢,不禁感激。
潘凤立在一旁,半晌未发一言,见张尘方才调度有序,心中不由更为敬佩几分。
只是,他心中矛盾重重,不知该如何自处。
良久,他叹了一口气,方才站出,对张尘施了一礼道:“大人,此间之事已了,还请允许潘某告辞 。”
张尘知他心意,绝难改变,心中也不由慨叹万分,转过身对他还施一礼道。
“将军乃真英雄也!若无将军传信,此刻,我满城百姓恐怕都要命丧贼手,子凡在此代广平百姓谢过将军的大恩大德。”
“大人……”潘凤愧道,“韩氏有罪在先,潘某不过尽己所能,略赎其罪罢了,岂敢言功?”
“功就是功,罪就是罪。韩玄触犯国法,有罪当罚,将军为国为民,有功自赏!”张尘道,“来人,取黄金千两,赠与潘将军!”
“大人,潘某岂敢收受……”潘凤见军士捧过的一盘金锭,连忙推辞。
“将军当受。”张尘正色道,“子凡还有一句话,想忠告将军。将军日后若征战沙场,还望切莫前往汜水关前。”
“这……却是为何?”
潘凤有些摸不着头脑。
张尘知道,潘凤的结局便是在汜水关前被华雄所斩,但他心中终是不忍,也只能说出这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来。
“将军不必多问,谨记便是。”张尘握住潘凤的手道,“今日一别,还望他日能与将军再相见。”
潘凤向众人抱了抱拳,随后转身退出大帐,出奔营门,径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