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番话,铁其昌的心如刀绞,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随时都会决堤而出。
李达康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
他深深理解铁其昌的悲痛,漂泊异乡多年,终于有机会重返故里,却遗憾地发现,连亲人的遗骸都已无处寻觅,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哀伤与凄凉?
“铁老先生,逝者已安息,生者当自强。您的归来,无疑是铁山村的一大喜讯,也是我们整个官田乡的荣耀”,李达康轻声安慰道。
铁其昌微微点头,声音低沉地说:“我想在村里走走。”
于是,众人便陪着铁其昌漫步在村庄的小径上。
当他们来到村子中央时,那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随风摇曳,瞬间吸引了铁其昌的目光。
他的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时光,那时他与小伙伴们在老槐树下嬉戏打闹,无忧无虑。
“真没想到,这棵老槐树竟然还在”。
铁其昌感慨万千,树依旧挺拔,然而那些熟悉的面孔却已不在人世,只留下无尽的回忆与思念。
眨眼之间,正午的阳光已洒满大地,众人一同前往村支书铁大河那简朴而温馨的家中用餐。
当铁大河将饭菜端上桌时,铁敏终是忍不住,眉头紧锁,直言不讳:“我一直听闻内地人热情好客,怎么今天就用这猪都不吃的东西招待我们?”。
桌上,一盘寡淡的白菜,一盆稀薄的红薯粥,一碗朴素的炒豆子,无声地诉说着乡村的简朴与艰辛。
铁其昌却低沉地开口:“敏儿,你可曾知晓,爷爷当年连这都吃不上?”。
铁大河闻言,面露尴尬,连忙解释道:“铁老先生,您千万别介意,这是我们村里的家常便饭,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您,真是万分抱歉”。
这一切,实则是李达康暗中交代苏志国所安排,意在触动铁其昌内心的柔软之处。
试想,若你漂泊异乡数十载,功成名就后重返故里,却发现家乡依旧贫困落后,那份对家乡的深情,又怎能不令你心生怜悯?
李达康见状,连忙接过话题,试图缓和气氛:“铁姑娘或许是长途跋涉太过疲惫,心情不佳,还望大家莫要见怪”。
“官田乡虽条件艰苦,但人心却如这红薯粥般温暖,来,我们吃饭”。
说完李达康就带头喝起了红薯粥,又夹了几颗豆子放进嘴里细细嚼咽。
那样子丝毫不像是装出来的,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李达康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
殊不知,李达康前世就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什么苦没吃过?
他小的时候,能有一把盐巴炒豆子当零食,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因此,此时李达康的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众人看到这,心里不禁都对李达康佩服了起来。
铁敏也是没想到,李达康这个年纪轻轻的乡党委书记,竟然能面不改色的吃下这猪都不吃的食物,真是人不可貌相。
而一旁的铁其昌内心,也不禁对李达康有了一丝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