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和行政方面的事情,如今由厂长郑红旗和几个副厂长全权负责。
老少搭配,事半功倍。
……
李达康和郑世俊走到豆制品厂的办公楼前,郑红旗带着厂里的几个管理人员早已在此等待。
郑红旗满面笑容地迎了上来,紧紧握住李达康的手:“李书记,您来了”。
“嗯,有些日子没来了,今天有空就过来看看”。
“怎么样,厂里的情况还好吧?”。
“一切安好,上个星期又签了一个外省的大单子,每个月从我们这订购五十万的产品”。
“如今厂里每个月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我们豆制品厂能有今天,全靠您的支持和帮助啊!”,郑红旗说道。
李达康拍了拍郑红旗的肩膀,笑道:“这也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搭了个桥。现在看着你们发展得这么好,我也很高兴”。
随后,李达康在郑红旗的引导下来到了会议室,郑红旗详细地向李达康汇报了豆制品厂近期的生产情况、市场拓展计划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李达康听得认真,不时点头,对豆制品厂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郑红旗要继续保持这种势头,不断开拓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
“李书记,我们最近正打算在产品的包装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郑世俊兴奋地说,“另外,我们还计划扩大销售渠道,下个月在南方省有一场跨国的食品交易博览会,我打算带人过去看看,如果能够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国外去的话,那对厂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李达康闻言,赞许地点点头:“很好,有远见,你们的发展思路很清晰,我全力支持”。
“不过,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这是企业的生命线,千万不能马虎”。
这个郑红旗果然思维开阔,竟然能想着把产品卖到国外去,光这个想法,在如今这个年代就已经超出普通人一大截了。
不愧是在外企当过管理的人,看来让郑红旗当厂长是选对了。
“李书记,您放心,我们在这方面一直都很重视,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绝对有保障”,郑世俊郑重地说道。
随后,李达康又在郑红旗的陪同下,来到了生产车间。
走进车间,一股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
李达康仔细参观了生产流程,从原料筛选、浸泡、磨浆、煮浆、点卤到成型,每一步都显得井然有序。
李达康对豆制品厂在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并鼓励郑红旗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
……
中午李达康几人是在豆制品厂的食堂吃的饭,村支书郑耀先也带着几个村干部赶了过来。
“李书记,您来了也不通知我一下,要不是村里有人看到了您的车,我都还不知道您来了”。
郑耀先说完还看了一眼郑世俊,似乎在责怪儿子没有提前跟他说一声。
虽然郑耀先还兼任着豆制品厂的支部书记,但他一般都是在村部办公,没什么大事的话,很少来厂子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