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支书啊,我就是随便过来看看,没必要兴师动众的”。
李达康笑着摆摆手,示意郑耀先不用客气。
饭桌上,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十分融洽。
李达康详细询问了郑家村近期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展。
郑耀先一一作答,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
“李书记,您真是我们的福星啊!自从您来了官田乡,我们郑家村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
“豆制品厂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现在村里正在搞新农村建设,环境越来越美,大家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郑耀先感慨地说道。
李达康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满足,要继续努力,争取让郑家村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村”。
“李书记,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要求去做”,郑耀先和几个村干部表态道。
……
饭后,李达康在郑耀先和村干部的陪同下,又来到了郑家村的新农村建设现场。
这里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着砌墙、铺路、绿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达康与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未来的期望。
“李书记,您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一位村民握着李达康的手激动地说:“以前我们村穷得叮当响,现在路修好了,房子也盖起来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李达康听后十分欣慰,他深知,要想让乡亲们真正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
他勉励大家要继续努力,共同把郑家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离开村子时,李达康看着这块曾经贫穷落后的土地,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心中充满了自豪。
……
离开郑家村后,李达康又来到了石溪村。
他要到这来看看养殖业的发展情况。
得益于乡财政的逐渐好转,李达康对于真正能带动全乡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小康生活的养殖业,付出了大量心思。
全乡百分之六十的财政都投入到了养殖业中,主要是给村民贷款,不然的话,光凭信用社那点钱还真不够。
石溪村现在已经建有官田乡规模最大的养殖场。
养殖场坐落在一片开阔的山谷之中,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既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又确保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达康在村支书和养殖场负责人的陪同下,仔细参观了每一个区域。
他们详细介绍了养殖品种的选择、饲料配比的科学性、疾病防控体系的完善以及粪便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
李达康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赞许,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现在养殖场里有多少牲口?”,李达康问道。
“目前有生猪五千多头,牛羊将近四千头,鸡鸭一万多只”,养殖场的负责人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