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最后的御者 > 第4章 三界

第4章 三界

它自身的质量并没有发生改变,既然质量没有改变,那么其自身的引力也不应该发生改变,

如果引力都没有变化,为什么转化成黑洞之后,能将周遭物质牵引?

因此十一学者大胆猜想,

只能是因为其它因素使黑洞产生了巨大无比的牵引力,

而恒星在转化为黑洞后,只有一个变量产生了变化,那就是它的密度。

最终,在三界论中,一个崭新的观点被提出,黑洞之所以能吸收万物,是因为它的密度。

因为黑洞的密度超过了本宇宙界度太远,甚至于远远超过了本宇宙所能容纳密度的极限,

以至于我们的宇宙无法再包容黑洞,

于是黑洞塌陷了我们宇宙的壁垒,进入了‘湖’中,

而由于我们宇宙的壁垒短暂打破了一个空洞,所有密度超过界度的物体都会因为与‘湖’之间产生的密度差,从本宇宙掉入‘湖’之中。

所以对于十一学者来说,‘黑洞’能吸引物体,并不是因为它的引力,而是它将我们的宇宙砸出了一个‘洞’。

而在这段叙述中也引出了三界论另外一个重要名词,

界限:每个宇宙其内的物质密度虽然大小不一,但存在一定阈值,当物质超出这个阈值,将会离开这个宇宙,不被这个宇宙所容纳。”

陈十一回想起自己在研究黑洞现象时的困惑与思考,传统的认知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黑洞那强大的吸引力,于是他跳出常规思维,从密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黑洞,得出了这一与众不同的结论。

当时自己也深知这个观点太过颠覆性,必然会引发诸多争议,但科学探索不就是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新想法吗?哪怕它暂时无法被证实,可只要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那也算是有价值的呀。

“啊!多么精彩的空想,可惜无法证实是这个理论唯一的漏洞,

毕竟我们连太阳系边缘都无法到达,更何况宇宙之外,

所以这一切,目前来看只是一种猜想。

虽然如此,但还是感谢十一学者对宇宙的探索。

并且,十一学者也对我们宇宙之外,也就是‘湖’,进行了以三界论为基础的猜测,

当我们宇宙中的黑洞密度超过界限之后,到达的地方应是‘湖’中的同一位置,

假定‘湖’中仍是密度轻的在上,密度重的在下,

那么黑洞在离开我们的宇宙之后应是在宇宙的下方,

结合相对论中,高质量天体将造成空间的扭曲,从而加快时间的流速,

在那个诸多黑洞集结的湖中某一区域,可能存在着一个难以想象其质量的‘天体’,或许其质量能达到真正的无穷大,称为‘天体’也不恰当,

不过因为其质量的近无穷大,因此造成的时间加速也应该是无穷大,也就意味着在那个区域,时间将被加速到没有时间概念,

这就意味着,所有宇宙的开始到末端,一切的发展在那个区域都应该是可呈现的,

同时,十一学者结合黑洞的演化性质,黑洞向着体积变小的趋势演化着,

而在那个地方,各个宇宙的黑洞尽皆在此汇合,它们的质量越加厚重,体积则越来越小,或许,如果真的能演变为质量无穷大,而体积近乎为0的点,至于为什么体积不能为0,

则是因为十一学者觉得,对于密度公式来说,除数不应为0,那个点或许很小,但不应该不存在,

这点我也不明白十一学者为什么会认为数学能解释宇宙,但好似数学跟物理总是有着割不开的缘分。

因此十一学者戏称那里的天体,虽然只是一个点,但其内记载着所有宇宙的演变,恰似一本书,包容着天地间所有演变的世界之‘书’,

或许,应该,理论上,只是一本容纳了所有历史的‘书’。

其无穷的质量与引力,注定祂无法被人类企及。

于是,十一学者称那里为深渊,深不可达,却又让人无法自拔。”

陈十一读到此处,微微陷入了沉思。这个关于“深渊”的设想,确实充满了奇幻色彩,可在他的理论体系里,却是基于逻辑推导得出的。

那是一个超越人类现有认知和探索能力的区域,蕴含着宇宙最深奥的秘密,虽然目前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但他坚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或许有一天,人类能够真正揭开那神秘面纱的一角。

“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意识到,密度超过界限,会掉入深渊,那么密度太轻呢?

十一学者对此又进行了畅想,密度太小会上浮,但无法像黑洞那般醒目,所以对于我们宇宙中比界度还小甚至于小过界限的物质,总是难以察觉,不过十一学者通过自己的思索以及极端推测法,最终锁定了比界限还轻的物质。

通过极端推测,物质密度越小,小到没有密度,那么它也就像相对论里句子的反面,越轻的物体,越难引起时间的涟漪,而近乎没有密度,则意味着其同样会接近于没有时间概念。

但其存在方式却与深渊截然相反,

这种物质按理说应该是体积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小,以此来达成超越界限的程度。这代表着它将拥有以下特性,笼罩我们的宇宙,但是摸不见,看不着,因为其逼近没有时间概念的原因,又确实能对宇宙产生影响

这种物质是什么,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为什么动物都将生老病死,为什么万物都具有引力?

这种物质就是规则,万事万物都遵循之理。

当物质密度小到某个程度,小过界限之后,便会演变,又随着密度的进一步变小,其体积越加广大,笼罩的区域亦会越多。

而由于其密度比本宇宙界限小的原因,理论上应该是浮在我们宇宙的上方,但由于其特质,祂们难以想象的体积却又笼罩着生灵界,持续地发挥作用。

于是,十一学者又提出了三界中的另外一界,

灵界!

当物质的密度小过界限,便会从本宇宙中脱离,持续上浮,根据其密度停留到一湖中某一点的集合地,这个集合地即为灵界。

而灵界与深渊有着特性的不同,深渊收缩为点,而灵界的集合地虽然在本宇宙之上,但其波及范围却影响所有宇宙。

十一学者在此做出一个假设,如果灵界存在质量为零的规则,祂的体积应当为真正的无穷大,祂的效能或许将笼罩整个‘湖’,”

陈十一深知这关于“灵界”和“规则”的设想更是抽象难懂,它涉及到对宇宙万物运行本质的一种深层次思考。

从物质的密度变化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进而提出这样独特的三界概念,这在很多人看来或许太过脱离实际,可他却觉得这是一种大胆的探索,是在现有科学框架基础上试图打破边界,去触摸那更广阔未知世界的尝试

“呼~

观众朋友们,以上就是三界论的大概内容,

写到现在的我,不由得长呼一口气,这次之所以是以文章的形式阐述三界,是想掩饰我初听时的震撼,

不过即使是以文章的形式描述,也让我感觉自己在云雾之中。那么,这次的科普时间就到这结束了,希望大家能为李达点点赞!”

陈十一滑动着手机屏幕,一直看到了文章末尾,喃喃自语道:

“还是有点生涩了,不过三界论有些部分确实难以用语言表达,毕竟,上苍之谜,不明宣于书,我也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他深知这理论太过复杂深邃,想要用简单的文字完整而清晰地传达出来,实在是太难了。即便李达已经尽力了,可还是会让人感觉有些云里雾里的。

随后,他摆了摆头,本正准备关闭微博时,想了想,却又用食指点开了评论区,虽然他一直秉持着求同存异的心态,对于别人的看法并不会太过在意,可看看大家的评论,了解一下不同的观点,不失为一种乐趣呢。

只见评论区里已经有了不少网友的留言:

一个小民众y:虽然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陈十一看到这条评论,不禁笑了笑,心想或许对于很多普通大众来说,这三界论确实太过深奥了,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也算是一种别样的收获吧。

果子博士:唔~虽然看似逻辑严密,但实则假设成分颇多,真实性存疑。

看到这条来自专业人士的评论,陈十一知道对于这样一个创新性的理论,专业领域内的质疑声肯定是少不了的,毕竟科学是讲究实证的,而目前三界论确实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来支撑。

不过他也坚信,只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总有一天,或许能找到验证它的方法。

陈十一继续往下看着其他的评论,心中思绪万千,既感慨于大家对这一理论的关注,又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去深入思考、去探索这背后隐藏的宇宙奥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云闪富的生命盲盒之旅原神:更新后手机连接了提瓦特爱澈不够甜,快加糖文案馆全剧终主人轻点罚,十七还不够听话吗重生末世,必须从报仇开始天灾末世:手握随身公寓,囤千亿物资末世重生之林清四合院从地府开始综漫:坏了,怎么都成我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