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夜,浓稠如墨,星辰隐匿,唯秦宫灯火摇曳,仿若一头负伤蛰伏的巨兽,暗暗喘息。秦献公负手立在殿内,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狭长,投在冰冷的地砖上,恰似他此刻沉重而孤决的心境。
鸿门宴后,反对派大臣虽暂被制住,可朝堂之下暗流涌动。公族们闭门密议,对献公的变法主张怀恨在心,怨言纷纷如毒瘴,在咸阳的街巷间悄然蔓延。街头酒肆,常能听闻公族子弟醉后咒骂,言献公悖逆祖制,必遭天谴;巷尾陋室,更有老臣心腹喟叹世风日下,秦国将亡于“乱政”。
献公深知,变法之路,荆棘丛生,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每念及此,他彻夜难眠,反复思忖应对之策。而此刻,边境急报传来:魏楚联军蠢蠢欲动,虽使者已赴楚周旋,秦军也严阵以待,但局势依旧危如累卵。内忧外患,如两把利刃,悬于秦国脖颈。
嬴渠梁在边境,营帐内烛火通明。他身披战甲,对着沙盘沉思,身旁将领环绕,静候指令。深知此番出征,不仅为守土御敌,更为给父王的变法争取时机,稳固朝局根基。他传令下去,加强巡逻,鼓舞士气,又修书一封,详述边境军情与应对之策,遣快马送回咸阳。
咸阳宫中,魏雯月也并未闲着。她出身魏国,深知魏楚习性,主动求见献公:“父王,臣妾听闻楚国贵族奢靡,喜爱奇珍异宝、华服美饰。我秦国若能投其所好,在礼单中添上几样稀世之物,再许以通商互利,或可让楚王迟疑更甚。”献公目光一亮,颔首赞许:“爱妃所言甚是,此事便交由你去筹备。”魏雯月领命而去,身影婀娜却透着坚毅,穿梭于宫廷库房,甄选宝物。
数日后,楚国朝堂。秦国使者呈上礼单,珍宝熠熠生辉,又陈说利弊,言辞恳切。楚王手抚美髯,眼中贪婪与犹疑交织。一旁谋士进言:“大王,秦国此举意在离间,不可轻信。魏虽有野心,可秦亦不可小觑,此时出兵,胜负难料,不如坐山观虎斗。”楚王沉吟良久,终是决定按兵不动,遣回魏使,暂观局势。
消息传回秦国,朝堂上下松了口气。但献公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变法若不成,秦国仍难长治久安。于是,他决意趁热打铁,加快推行军功制。
一日朝会,献公环视群臣,沉声道:“诸位,秦军能守土退敌,靠的是将士用命。今欲强国,必赏功罚过,唯才是举。即日起,废除旧有爵位世袭,凡公族子弟、平民百姓,皆以军功获爵禄、享田宅。”言罢,殿内哗然。
公族元老嬴驷怒而起身:“大王,此举万万不可!公族血脉,传承百年,世袭之制乃国本所依,若废,秦国将无忠勇之士,祖宗基业毁于一旦!”众公族纷纷附和,声浪几乎掀翻殿顶。
年轻将领白起却挺身而出:“大王英明!秦国欲挣脱困境,当破旧立新。末将出身平民,凭战功方有今日,若论世袭,何来为国效力之机?公族若真有本领,何惧疆场建功!”
双方僵持不下,献公见状,猛拍案几:“诸卿莫争!三日后,于校场举行比武大会,公族、将士皆可参赛。胜者封官晋爵,任军中要职;败者,若仍想荣华,便依新制,从底层做起,凭本事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