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灵光一闪之际,念出了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堪称千古绝唱的两句咏梅诗。
他也不是刻意吟诗,而是美人浮萍和身边的梅花盆景,让他忍不住诗兴大发。
另外也是杜绝可能到来的猜疑。
我即兴发挥都能够作出引动天地才气的诗,看谁敢否认自己的诗才?
“出口成诗,还是残诗,却引动天地才气的共鸣,我的天!”
“要是全诗的话……天知道会造成怎样的轰动!”
“我感觉今日有惊世诗文出世,可再次贯府!”
花船中的读书人,早就被震撼地遍体发麻。
有人将脑袋探出舷窗,也有的人走上花船甲板,就为了目睹花船上空的异象。
那是天地才气,在黑夜中尤为耀眼。
渡口上的方晴雪,同样也看到了花船上的异象。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猜测肯定是谁又有惊世诗词出现,想为此博得诗魁花魁的青睐。
“宁浩不是那种俗人,他的觉悟非常高,不会用诗词去换花魁入幕之宾的资格。”
方晴雪对宁浩这点觉悟还是非常放心的。
毕竟宁浩本身是文道奇才,却对武道有浓厚的兴趣,这说明他是游戏人间的一种心态。
这样的人,不会俗到跟青楼姑娘产生纠葛。
宁有德没有说话,只是想……武帝血脉,精力特别旺盛,觉悟还真没有这么高。
但他不可能说出来。
方晴雪的身份他有所了解,宁浩能够跟方晴雪建立牢固的关系,对他的回归终归是有好处。
岸边。
不少民众也发现了阳江上的异象,懂的人,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呆呆地看着江面上的花船。
“诗魁之家中,出现了与天地才气共鸣诗,这艘花船,必将名动永安州。”
“完蛋,船票要涨价,打茶围的银子估计要的也更多。”
“勾栏听曲,竟然还能目睹天地共鸣的诗,彼他娘之的,就差几个铜板……就能上船的!”
岸边不少普通的文人墨客,懊恼的浑身发抖。
然而。
这股异象并没有持续很久。
似乎是感应到这首诗不够完整,意境不足以支撑全部的异象显现,便逐渐消散。
“哎呀,竟然是残诗,千古遗憾啊!”
“这大儒怕是要气的吐血,读书人一辈子估计就这一次。”
“可惜,太可惜了!”
不少读书人大叹可惜,差一点估计又是贯府诗文面世。
这对他们读书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利好。
就好像本来应阳县的文运就这么一池水,突然间出现一首贯府诗,那么池子里的水就会增涨,读书人也就能够吸纳更多的才气入体。
反之文运不行的州县,天地才气极为稀薄,这就是文运不行。
……
花船诗魁之家中。
“没了?公子,哥……求求你,再好好想想啊!”
“这最少也是贯州以上的诗文啊,哥,你要是再出一首,就是双贯府天骄啊!”
“我的心,感觉堵得慌……”
大堂中的一些读书人,更是感觉胸口堵着一口气,浑身难受。
怎么能作残诗呢?
全篇都念出来啊!